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淄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昌法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会后,记者第一时间与刘昌法取得了联系。对于获得此项殊荣,刘昌法表示:“确实感到很荣幸,也很振奋。尤其是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之后,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很鼓舞人心。我要把这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衔接起来,在村里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带领老百姓共同富裕。”
2012年4月,刘昌法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要求到偏远山区驻村扶贫,至今已在3个区县先后担任4个村的“第一书记”。
他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0多笔总额达1000多万元,带领上小峰、东东峪、西沙井村建设旅游民宿、农家乐、矿泉水厂、酒坊一条街、蔬菜大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趟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帮助700多名贫困群众相继脱贫。
他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让贫困户通过持续分红实现稳定脱贫,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他抓党建促脱贫,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党员干部修路架桥,让优质果品走出大山,凝聚了党心民心,结束了上小峰村18年无连任村班子的历史,使不通水泥路的石柱村实现户户通。
驻村期间,他坚持做到“多走、常看、敢说”,挨家挨户访民情,把贫困群众的家底都摸清楚,记了80多万字的驻村笔记;他坚持人民至上,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敢说敢管,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他视群众为亲人,把近年来的2.8万元奖金全部用在了贫困户帮扶和公益事业上,自掏腰包为群众治眼疾、做被褥、买取暖物资,婚丧嫁娶操持出力,民事纠纷用心化解。
脱贫攻坚期间,刘昌法的父母先后去世,他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父母,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群众为他翻山越岭寻药治病,年货给他留到发霉也舍不得自己吃。他的名字被老乡用作旅游商店的招牌,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众对他的信赖和肯定。上小峰村43枚鲜红手印的挽留信,真情诠释了刘昌法是群众心中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
刘昌法的事迹先后被多家中央主流媒体报道,并编成现代京剧《第一书记——刘昌法》搬上舞台,经典选段上传至网络媒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近年来,他先后在山东省委办公厅、淄博市和区县基层作事迹宣讲40多场次,引起干部群众强烈共鸣。他先后荣获淄博市时代先锋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和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