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被推迟两次的婚礼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杜辉升 纪伟
  “洋洋,你来到我们朱村,给我们帮助很大。你终于要结婚了,祝你新婚快乐,早生贵子!”柳编车间内,一位女工站在几摞柳编半成品前,对着镜头,说得真挚。
  29岁的新娘王洋说,这是她收到的最珍贵的结婚礼物。
  2020年10月8日中午,临沭县曹庄镇扶贫办干部王洋在沂南县婆家举行了婚礼,第一个仪式就是播放这段视频。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曹庄镇朱村贫困户张田英,为王洋送上的新婚祝福。张田英是王洋的帮扶户。
  而这个婚礼,已经被推迟了两次。
  2016年,王洋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报考了当年的大学生选调村官,担任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书记。
  王洋了解到,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村考察时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来到朱村后,王洋便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朱村918户,有38户贫困户,她负责联系7户。37岁的张田英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丈夫因病去世,而她患有严重腿疾干不了重活,还要一个人拉扯上小学的儿子。王洋将张田英确定为自己的联系户。她动员张田英到村柳编扶贫车间工作,每天收入40多元。村里还建有服装扶贫车间,但张田英不能蹬缝纫机,做不了这里的营生。经王洋和村干部协调,服装扶贫车间专门为张田英设置岗位,负责剪线头、熨布料,每天收入50元。就这样,两个扶贫车间,哪个来活干哪个,缓解了张田英生活上的拮据。
  扶贫大棚,是村里帮扶贫困户的另一项措施。2017年5月,大棚芹菜滞销。王洋着急上火,到处帮着卖芹菜。每次开车回市区,汽车的后备厢、车后座,都装满芹菜。2017年母亲节这天,她又拉了一车芹菜回到临沂。妈妈二话没说,帮着她在大街上摆摊卖菜。最终,通过联系爱心企业,王洋在两周内帮贫困户卖出1.5万公斤芹菜。
  2017年底,王洋帮扶的7户贫困户和朱村所有贫困户一起脱贫。王洋旋即投入到贫困村提升工程中。她在大学学的是信息技术专业。2017年,她联系圆通快递,在朱村办起电商培训,前后培训20多人。原来在家务农的庞祥丽参加培训后,先在淘宝开店铺卖地瓜、花生,今年做起直播带货,干得红红火火。王洋还结合朱村第一书记“电商扶贫”项目,打造了“朱村味道”农产品品牌。
  由于工作出色,2017年,王洋和其他五名为脱贫作出突出贡献的姐妹,被临沂市扶贫办授予“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称号。2018年1月,王洋受邀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2018年,王洋选调村官任期结束,调到镇扶贫办工作。她牵挂着朱村,将张田英等5户作为自己的联系户,时常去看望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女儿从没在农村生活过,却在农村工作;年龄大了,婚事却定不下来。妈妈的焦虑在一天天增长。好在谈了7年的男朋友张中旭非常理解王洋,从不催她。
  去年,在双方老人的要求下,他们打算年底结婚。妈妈非常高兴,在秋天买来新棉花,一口气做了12床新婚被子。婆家将结婚日子定在阴历十一月。但到了年底,各项扶贫工作收尾、总结,王洋非常忙。婚礼第一次被推迟了。
  妈妈做的新被子,绸缎面料,针脚细密,红色的喜庆,蓝色的淡雅,还绣着大红双喜和美丽的鲜花图案。然而不得不静静躺在妈妈家里,等待着。
  今年年中,双方家长又提起婚事,希望他们在阴历五月结婚。但因为年中事务多,又被拖了下来。
  终于,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王洋告诉双方老人可以结婚了。婚期定在10月8日。10月1日恰逢中秋节,王洋来到男朋友家过节。准婆婆问她:“这次真定了?”王洋说:“定了!”准婆婆没说什么,在拖了三四天确认不会再变后,她才终于放下心来。
  婚礼简朴而热烈。记者插空与新郎新娘交谈。王洋说:“婚后继续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丈夫张中旭说:“婚后继续支持她的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