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织牢贫困群众医保“保障网”,患大病不返贫!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因病致贫返贫是扶贫难点,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而医保扶贫正是针对其的一剂良药。

  山东近年来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打响医保扶贫攻坚战,推进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化解和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据悉,脱贫攻坚以来,山东全省已累计诊治贫困患者超290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超11亿元,贫困患者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比例控制在10%左右,为全省贫困群众搭建起医保“保障网”。

  建立多位一体保障机制

  “如果没有医保,我家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家住青岛平度市云山镇赵庄村的王菊婷动情地说。自从患上尿毒症,6年里王菊婷的门诊大病和住院费用已累计花费173.7万元,其中,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医疗保障报销了145.1万元。

  “贫困人员中,有近一半是因病致贫。”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姜水清表示,2020年青岛市医保局以“三个100%”为目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特困等三类贫困人员实施精准保障,做到100%参加医保、100%给予参保补贴、100%落实医保待遇。全市113616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一人不漏的都纳入医保扶贫范围。

  姜水清称,之前她调研走访时遇到平度市的一位贫困人员,患有尿毒症,自2015年以来,先是经过透析治疗,又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累计医疗费用已经达到173万元,经过多重保障后,报销了145万元。现在每个月吃药花费1万多元,经报销后,个人只负担200多块钱,极大地解决了患者负担。

  山东省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庄严表示,山东近年来不断完善贫困患者医疗保障政策,建立了贫困患者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再救助等多位一体的保障机制。

  目前,山东全省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面推行贫困患者门诊费用“两免两减半”和住院费用“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机构减免”“一站式结算”等惠贫便民措施,所有贫困患者和即时帮扶人口信息全部嵌入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患者持身份证就医,实现身份自动识别、费用自动减免、政策自动落实。脱贫攻坚以来,全省累计为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11.1亿元,贫困患者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比例控制在10%左右。

  贫困大病患者动态清零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为有效化解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山东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抽取全省2016-2018年贫困人口就医个案信息3.4亿条,多维度分析人口基本结构、就诊结构、医疗费用分布,找准症结,制定出台22项医保扶贫政策,全方位织密贫困人口“保障网”。

  其中包括,实行参保缴费补贴。为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参保缴费负担,推出对贫困群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全省16个市中有13个市对贫困人口实行了全额补贴政策,有3个市实行了定额补贴政策,全省每年财政补贴金额近4亿元。

  完善大病保险倾斜政策。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水平,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6000元降到5000元,分段报销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最高达到85%,并取消封顶线。贫困人口使用大病保险特效药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60%,最高可报销20万元。

  强化医疗救助托底功能。在全国创新提出“再救助”政策,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机构减免、商业补充保险等多重保障后,个人负担超过5000元的部分按70%给予再救助,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药负担。

  庄严表示,山东精准开展大病集中救治,逐年扩大大病救治范围,从2016年的9种疾病拓展到2020年的30种疾病,实行集中地点、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救治。5年来,累计救治贫困大病患者64.3万人次,已实现动态清零。

  姜水清表示,2021年青岛会重点做好医保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在稳定现有医保扶贫政策基础上,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地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将特殊群体、特定疾病的保障政策纳入医保框架,防止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