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实现全覆盖

来源:人民网、大众网

  和谐城乡环境,造福百姓生活。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立足山东实际,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重点,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使山东省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环卫一体,共建文明的理念继续深入人心,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乡环境卫生能直观体现一个地方的形象和风貌,展示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和综合竞争力。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山东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和BOT等形式,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加大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创新管理理念,在资金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山东省不断从改变管理模式入手,创新城乡环卫管理理念、提升城乡环卫水平。自2008年以来,该省大力推动对讲机、GPS监控设备应用,细化对人员车辆、城乡道路保洁、垃圾清运等的管理,使环卫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转变。完善监督检查体系,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作为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并实施监督督查制度,定期检查调度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山东省各县市区积极建立健全督查考评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认定办法》,面前,共有济南市市中区等78个县(市区)达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标准,山东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卫生,使环卫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2015年,山东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积极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各层次安排的城乡环卫资金,今年以来已筹集资金7.09亿元,集中投向,规模推进,凝聚合力,加快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一、聚焦治理难点,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筹措资金6.1亿元,支持南水北调汇水区、省级示范县以及贫困村等,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以建制村为单元,以整县推进为主要方式,集中连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建立环保设施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二、启动示范试点,开展宜居村镇和传统村落示范。筹集资金6250万元,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及宜居小镇、宜居村庄试点示范,资金重点用于传统村落及宜居村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发展保护规划编制等方面。

  三、打造工程亮点,实现城市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筹措资金2177万元,用于相关设区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建立完善当地餐厨废弃物单独收集运输体系,确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2015年设区市全部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和利用设施的目标。

  四、奖励先进区县,鼓励实现县级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筹集资金1500万元,对综合排名前30名的县(市、区),按照每县(市、区)5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充分调动各地加快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积极性。

  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卫生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城市和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山东,将吸引世人更多的目光和关注。


  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山东在全国率先统一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15年1月1日开始,山东省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式整合统一,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实行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省17个市统一医保筹资标准,建立正常调整机制,统一确定个人缴费档次;全省城乡居民实行统一的医保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公平享有门诊和住院医疗待遇。此外,山东还统一医保目录范围,居民基本医保实行全省统一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高值医用耗材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同时按照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数据集中、服务延伸的原则,建立覆盖城乡、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