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 聚焦五个着力,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 申红 王健 报道

  本报济南4月30日讯 今天,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函》。文件指出,国务院原则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文件要求,《方案》实施要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深化开放合作,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件强调,山东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定配套政策,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创新发展,确保《方案》主要任务目标如期实现。《方案》实施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程序报批。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方案》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协调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之一,济南近年来致力于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集聚集约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新兴产业,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现代绿色智慧之城,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3年多的时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聚焦总部经济、高端会展、数字经济、氢能源、高端绿色建设等产业方向,创新探索未来产业社区模式,实施园区连片集聚开发,累计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2263亿元;围绕打造以落实“碳中和”为导向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出台《绿色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试行绿色生态建设指标体系与服务规程,上线绿色数字城市平台,加快推进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认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必将助力济南打造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同时起步区建设对于省会经济圈以及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基本完成 将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立红 济南报道

  3月8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内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群众安置工程——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推动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宋伟说,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关系到60万滩区群众的脱贫和安居问题,也是省内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群众安置工程。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专班、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统筹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同向发力,目前滩区迁建任务基本完成。由于迁建工程涉及人口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无经验可鉴,无成法可循,工程推进中遇到了规划编制审批、前期手续办理、资金土地保障、工程推进堵点等困难问题。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山东省逐一解决了这些难题,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

  山东积极破解要素制约。资金和用地是迁建工程的支撑和保障。关于筹资,山东统筹确定了“各级政府补一块、土地置换增一块、专项债券筹一块、金融机构贷一块、迁建群众拿一块”的总体思路,尽量减少基层政府和群众负担。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0亿元,省财政多方筹措90亿元,减免税费可达20亿元左右,金融机构发放迁建项目贷款58亿元,省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捐赠4000万元,有力保障了迁建工程资金需求。关于用地,省自然资源厅加强对上汇报衔接,抓好对下指导协调,解决用地指标2.7万亩。

  在突破工程堵点方面,对于单纯工程措施无法解决防洪安全的4.47万名群众,通过实地踏勘、座谈调研、专家论证等程序,反复研究优化安置方案,创造性地增设了“防洪预案+购买财产(房屋)洪水保险”保障措施,顺利通过水利部黄委审查,避免了调整安置方式造成大规模追加投资。对于新建村台排水不畅、沉降时间过长问题,探索实施“强夯+井点降水法”,缩短沉降时间,实现村台社区早开工、早建设。对于工程建材需求集中、阶段性短缺问题,支持菏泽市新建9个临时砖厂,有效保障了建材供应。

  “下一步,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我们将积极推动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宋伟说,要抓好社区服务和管理融合,保障群众顺利融入社区生活;抓好社区住宅的后续管护,保障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抓好滩区产业发展,保障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山东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学细照学党史

  担当作为开新局春日里,前来山东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英烈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临沂市兰山区科技局把党史学习的课堂搬到了这里,从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光荣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山东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精心谋划部署,确保走深走实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表示,要通过学习党史更加深刻地感悟思想伟力,更加准确地掌握立场观点方法,更加有力地提升政治站位,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党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融合起来,切实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学细照,担当作为,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以后,山东省委迅速召开常委会会议、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于2月28日召开动员大会,并及时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构、健全推进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及时全面展开。

  3月27日,中央宣讲团到山东省作党史学习教育辅导报告,成为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开班第一课”,2.6万人同时收听收看。三期读书班累计培训在职省级领导干部、省管厅级领导干部、县(市、区)党政正职2100多人。各市各部门已启动对本领域、本系统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专题集中轮训。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山东省分领域、分群体推进,对省直机关、省管国有企业、省属高校、农村、城市社区5个领域,青少年、妇女、流动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4个群体的学习教育作出专门安排。最近又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4条深化落实的具体举措。

  创新多种形式,用好红色资源

  在山东省曲阜市鲁城街道鼓楼社区的党员活动室里,“庄户宣讲团”成员杜玉慧正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一章,在她面前,除了前来听课的党员、群众,还有手机直播设备。曲阜市成立的“庄户宣讲团”,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党史知识宣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各地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学习形式,将中央要求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起来讲党史。

  在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党史教育课堂开进了苹果园。正是果树春管时节,基层理论宣讲员先讲解中国农村改革历程,接着手把手传授剪枝技术要领。沂源县创设“沂源红”果园宣讲微驿站,“理论课堂+田间地头”的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潍坊市高密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打造起覆盖城乡的“百姓学堂”,通过“讲、传、学、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广传播。

  山东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充分利用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等资源,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引导党员干部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崇高精神。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策划推出民族歌剧《沂蒙山》等一批传承红色基因、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

  聚焦青少年群体,山东省策划出版图书《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成为团中央向中学(中职)团员党史学习教育推荐书目。“小小红色讲解员”“风华正茂·青春颂党”等线上线下、形式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点燃青少年学习党史的热情。

  边学习边改进,多为群众办实事

  东营市垦利区皇殿村村民董永民遇到了种植难题,多亏区农业农村局送来了“及时雨”,不仅给他解决了问题,还帮他找到了月收入3000多元的工作机会。这得益于垦利区正在开展的“三联三服务”为民解难题系列活动,也是东营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东省广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省委办公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21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各地对照清单,结合实际确定具体事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岛市莱西市的于先生买的房子因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没有拿到不动产权证。莱西市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从项目的规划、质量、消防、土地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找出了解决办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莱西市着眼于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把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作为帮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着力点。

  当前,山东省广大党员干部正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一线学思践悟、深学笃行,推动各项工作展现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