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执行“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方针 大力加强公路建设 我省已基本做到县县通车社社有公路

来源:大众日报

      新华社济南十八日电 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山东省广大革命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加强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全省已建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基本上做到了县县通车,社社都有公路。全省一百一十一个县、市中,已有八十五个县、市有了沥青渣油路面,这种路面的通车里程总长达三千六百七十九公里。

  公路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地处大泽山区的平度县过去交通很闭塞,工业品运不进山区,山区生产的苹果、葡萄运不出来。现在由于修建了公路,汽车能从县城开到每个山区公社,把化肥及时运往山区,山区生产的粮食、果品也及时运出。胶东山区的栖霞县,解放前只有一条烟青公路通过县境,现在已建起了四百公里的公路线,社社都通汽车,活跃了城乡物资交流,使山区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山东省的公路建设事业是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九五八年,这个省公路运输战线的广大职工和社员群众,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自力更生地在山区和交通闭塞的地区修建公路。到一九五九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比解放初期增加了六倍多。后来,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一些公路建设工程被迫下马,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发展公路建设事业的积极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省各级革委会带领广大革命群众狠批了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破坏公路建设的罪行,大大调动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为革命筑路的积极性。从胶东半岛到鲁西平原,从泰沂山区到渤海之滨,社员群众和公路运输战线的广大职工一起,开山劈岭,架桥修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年,全省新建公路的里程达五千九百九十多公里。

  山东省在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中,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土法上马,大搞技术革新,克服了许多困难。莱阳县在架桥修路中,发动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土办法解决了原材料不足的困难,三年来修建了二百米以上的大桥六座,中小桥涵和漫水工程二百七十三座,新建公路一百五十四公里,改建土路、加宽路面、改善路肩一百一十多公里。现在,这个县公路干线和支线相连,建成了一个东西南北贯通的公路网。烟台地区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打破旧框框,大搞技术革新,几年来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建成十几种既经济又坚固的公路桥梁,同时新建公路二千公里,加宽路面七百公里,使全区社社都通了公路,对沟通城乡经济起了重要作用。德州地区的广大群众在修筑沥青渣油路面时,自力更生地解决了沙石材料不足的问题,几年来,这个地区新建了沥青渣油路面六百多公里。过去交通较闭塞的乳山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县革委会发动群众利用农闲季节,干了几个冬春,新建公路三百二十多公里,做到了社社通公路,百分之八十五的大队通汽车。

  山东省在新建公路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做好公路的养护工作。他们做到新建一条,养护一条,使条条公路都能保证运输畅通,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沟通城乡经济作出了贡献。

  文章刊载于《大众日报》1971年08月20日(10302期)第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