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费县二月十八日讯 大年除夕傍晚时分,随着‘合闸’的命令发出,蒙山东麓山顶上的费县方城镇西红峪村刹时一片光明。这里居住着全省最后向煤油灯时代告别的八个农户,他们合上电闸,标志着全省两千一百九十四万农户全部用上了电,也宣告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电的省份。
改革开放促进了山东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农村用电短缺的问题。一九七八年,全省行政村通电率仅占百分之三十八,农户通电率仅占百分之十五,特别是偏远山区、湖区和黄河滩区,地方电力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
‘再不能让老百姓守着油灯过日子了!’一九八五年起,山东加快了扶贫办电步伐,各级电力部门对贫困村实行‘五优两免一缓’优惠政策,经过十年努力于一九九四年九月一举实现全省八万九千八百四十二个行政村村村通电。去年初,省电力部门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户户通电工程上来,计划用三年多一点儿时间完成六十四个县的六十二万无电户的通电目标。电力系统十万职工深入开展为农民‘送光明、献爱心’活动,层层签订责任状。农民群众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运杆上山,刨坑拉线,加快了施工进度。从去年初至今,各级电力部门共资助五千六百八十万元,无偿提供物资、人工费、减免各项费用九千二百六十万元,各级政府筹资四千七百六十万元,共架设高低压线路五千四百二十公里,把电线引到每个农户的门口。对特困户、五保户则全部免费上电。今年元月,工程进入冲刺阶段,施工任务艰巨的菏泽、临沂两地市十一个县,集中力量倒排工期,都在春节前为每户农民送上了电,使全省提前两年完成户户通电目标。
通了电,还要保证有电用。山东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近几年专门增加新通电户生活照明用电指标。记者从山东电网获悉,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全省城乡全部解除限电,保证让父老乡亲亮亮堂堂地过好春节。
最后通电的西红峪村,沈友香家的一副春联反映了全省农民的心境:铁塔高耸竖遍齐鲁繁星点点,银线凌空纵横城乡彩虹条条;横批:感谢党恩。(记者 宋继民 刘加增 通讯员 徐宗中)
文章刊载于《大众日报》1996年02月19日(19273期)第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