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程度
(一)研究方法创新
该课题主要采取“跨周期互证实验”研究方法。亦即以人类思想文化建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基本规律为基本思路,以三十年为一个周期,将“树人”划分为“幼年期”、“成熟”期、“衰退期”三个阶段。该课题的研究周期是第一周期向第二周期转换期的研究。采用的具体方法路径是:“典型经验理论化总结(10年)”→“理论普及化推广验证(十年)”→“理论经典化完善(10年)”→“经典理论普及(10年)”。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实际起点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实际结点是2018年初,逻辑终点是2022年。研究内容借鉴全国3000多个农村,实验典型是100个村庄。(参见课题成果《关于实施“思想强农”工程的报告和建议》第一段第三行“通过三十多年来对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以及对我省100多个村庄的持续跟踪调查”)。因此,这个成果实际上是本人近四十年从事研究的“中国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二)研究内容创新
该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是: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是行为的根据,行为是思想的反映,思想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行为反过来影响人的思想,对思想有着反作用。其现实依据是:新形势下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要求,与粗放式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式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思想先行。要想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必须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行为引导为主向思想建设为主的转变。
二、综合水平
(一)核心观点系首次提出。思想强农,作为一个理论观点,在学术界系首次提出。是本人在近四十年来对中国农村思想文化研究的结晶。本人在该成果中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证,并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系统阐述,基本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以这个观点为核心,结合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状况,本人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交了20多篇调研报告和研究报告。有两篇被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其主要内容被吸收进有本人执笔完成的《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其核心内容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吸收进《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强农工程”被列为2018年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分别写进了山东省第十三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三、难点所在
一是该研究属于原创性研究,研究面广,问题突出,现实性强,研究难度大。由于本课题是个全局性的问题,且现实问题突出,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没有解决,缺少现成的答案和参考。加之农民的思想文化基薄弱,在农村开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相对不足,现实支撑不足。二是全国理论界这方面研究薄弱,学科建设缺失,缺少坚实的学术借鉴和数据支撑,增加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性难度。
四、主要价值
(一)应用价值
该课题被列为2018年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写进了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其核心内容被写入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后改为文明实践中心)。并被中央宣传部、文明办和全国多数地方广泛借鉴。
(二)学术价值
思想强农工程课题研究是对我国三农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研究一直是我国三农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一项重大应用性研究,在新时期学术界尚属首例。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探索意义。其成果的应用和深化,必将对于推动学术界加强乡村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研究发挥引领作用。
五、本成果的前期研究及主要转化和延伸成果
(一)前期研究基础
该课题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3000多个农村调研,对我省100多个农村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是本人学术专著《中国农民》《中国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系列丛书》(三部)的总结性成果。也是本人长期从事的“中国农民思想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该课题曾获得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云山同志肯定性批示。
(二)转化、延伸性成果
2017年春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教授王怀超将我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亟待加强》以《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状况堪忧》为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并在分组会上作了发言,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宣部随后给王怀超委员回复:“这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我们很重视,需要作些调研,从总体上考虑解决办法,采取相关措施。”同年3月份,我与光明日报高级编辑蔡闯合写的内参《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走样变形态势亟待扭转》,上报中办、国办、中宣部等部门。2017年4月份,我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溯源合作的内参《关于在乡村文明活动中加强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见》专报中宣部。
2018年1月8日,《关于实施“思想强农”工程的报告和建议》获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肯定性批示。2018年1月14日,思想强农工程被列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同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黄坤明同志来鲁部署“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试点”工作。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我省定的基调是“文明传习中心是载体,思想强农是内容”,由我执笔起草《全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试点工作方案》。不久,思想强农工程写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我省主要媒体对“思想强农”作了解释:“思想强农工程是指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对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引领,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新乡贤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2018年2月上旬,《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上报中宣部,方案突出了“思想强农”主题。不久,习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塑型,又要铸魂。我省即将“思想强农”改为“铸魂强农”,其内容没变。2018年6月7日,《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经中宣部同意,印发全省。2018年8月份,“铸魂强农工程”写入《山东省推动文化振兴工作方案》。2018年8月24日,中办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主要内容和框架应用了我省《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文明传习中心”改为“文明实践中心”。我省于2018年9月初在原《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基础上修订印发《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除了将“文明传习中心”改为“文明实践中心”和极少数文字外,基本几乎全部保留了原方案内容。由于当时我省是中宣部指定的全国唯一试点省份,故而《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被全国各地广泛参考、借鉴。据初步统计,有上千家省市县(区)党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案中引用我省的方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