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德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德州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第一书记”工作,派驻“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每一段饱含着汗水和泪水的历程,每一张充斥着喜悦与幸福的笑脸,都是脱贫路上最美好的回忆。
宁杨:筹资百万元修建便民路
送法至社区,解决乡村治理难题
2020年1月6日,德州禹城市市中街道廿里堡社区恰逢大集,连接西街村和东街村的马路上人头攒动。“以前路太窄,两车会车不能同时通过,一到放学时间,校门口这段就拥堵不堪,多亏了宁书记帮我们修好了路,现在遇到赶集,也能轻松过车。”东街村村民王丽华说。
王丽华口中的宁书记名叫宁杨,是市公安局派驻市中街道廿里堡社区第一书记。2017年3月,初到廿里堡社区的宁杨,为了尽快熟悉社区情况,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廿里堡社区位于禹城市东南部,下辖西街村、东街村、李庄村3个自然村,共有396户、1695人,省定贫困群众15户、21人。其中12户因病返贫,3户因劳动能力丧失致贫。村民以种粮为主,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社区主干道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村民出行不便。“第一书记就要为村民 排忧解难。这条路必须修!马上修!”宁杨态度坚定。他积极向上级汇报,多方协调,最终筹集修路资金100多万元。动工以后,宁杨几乎每天跟施工队一起工作,并发动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齐上阵,监督施工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宁杨还组织对李庄村的砂石路进行维修硬化,对西街村南北路两侧排水沟渠进行疏通;为社区主干道安装上太阳能路灯,确保村民夜晚出行安全;增加体育健身、休闲娱乐设施投入,丰富村民日常生活。
针对社区贫困户大多是因病返贫,宁杨积极协调卫生部门进行医疗下乡和对口帮扶。2018年5月4日,邀请德州市人民医院30余名医生为社区孤寡老人免费体检。进一步完善社区敬老院生活设施,让50余名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路修好了,村民的精气神也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找产业。宁杨积极争取为农服务中心项目,有条件、分阶段组织土地流转,协调上级财政、农业、土地、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支持,对接农产品合作社发展高科技大棚,引导广大农户种植经济类作物,自主做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处理,并充分利用好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对社区的下一步发展,宁杨早有打算:实施农田水利改造工程,提高防涝抗旱能力;继续抓党建促脱贫,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为村委会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2021年1月10日,德州市公安局派驻禹城十里望回族镇郝庄村第一书记宁杨联合禹城市公安局十里望派出所民警,来到郝庄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宁杨结合宣传资料,围绕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内容认真普法,并为村民送去对联福字。
自担任郝庄村第一书记以来,宁杨围绕村容村貌改善、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等内容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市农科院试验田项目50亩,并为村民免费提供化肥、农药,助力小麦高产增收。
同时,宁杨立足本职,多次组织民警下乡进行法治宣传,协助郝庄村制订村规民约,以法治化解决乡村治理难题。
吴志国:从警20载
微信运动丈量出的为民情怀
他是吴志国,德州市公安局陵城分局郑家寨派出所民警,从警20载,奋斗在基层,没有侦破的“大案要案”,却可以为了百姓利益冲锋陷阵。他曾极速飙车,在乡间公路留下一片尘土;他曾挽起裤管,在洪水中时刻检测着水位线;他的微信运动每天2万步,走出了第一书记的奔波辛劳……
在越来越提倡健身的今天,微信运动的步数已经成为人们的一项“健身指数”,对于吴志国来说,他的微信运动以每天两万步的成绩高居朋友圈前列,这些步数已成为他的“走访指数”,见证了他作为第一书记的辛苦奔波。
2016年3月份,吴志国被派驻到郑家寨镇李士若村任“第一书记”,到村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在了努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中。为了能摸透村情,刚到的几天里,他每天走街串巷了解情况,发现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收集群众的热切期盼。
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实现贫困村的脱贫,吴志国多方协调,想尽办法,在陵城公安分局和郑家寨镇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余万元,为村里开挖了南北长135米、东西宽43米、深5米的鱼塘,栽植了法桐、红柳等共500余棵苗木,安装了LED路灯,把臭水塘整治成了小树林,还在村委会后院建起了健身广场。
鱼塘的建设,从选址、规划到鱼苗的选择,都让吴志国跑前忙后花了不少心思,他多方选址,在走访过程中就了解到这块土地盐碱度比较高,庄稼不宜种植,综合考虑之后,认为鱼塘后期操作简单,受益广泛;在鱼苗选择上,他考虑黑鱼不好养,草鱼则比较适宜当地环境;施工期间,正值夏伏天,吴志国天天盯在工地,跟着工人一起干活,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施工质量;建成后的鱼塘,还铺设了排水管道,能够保证村中涝的时候排水,旱的时候灌溉,可以说是一计治多病。
“我包村建鱼塘修道路,不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包村任务,而是真的带着感情,想给这里的老百姓干点实事”,说起第一书记的工作,吴志国如是说,他也确确实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在李士若村村民的眼里,吴志国这个第一书记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街道的修缮、环境的改善、灌溉问题的解决。2019年,李士若村提前完成三年脱贫任务,吴志国的第一书记也光荣卸任,李士若村的脱贫项目也成为全区脱贫攻坚的典范。
2016年夏天,德州市普降大雨,陵城区多地发生涝灾,吴志国所在的派出所全体人员加入抗洪抢险一线。他被安排在秦家村一处桥头附近监测水位的升降,由于郑家寨镇地势较高,此处是水位上游,对水位进行实时观测能够保证下游水位安全,防止洪水漫过桥面会流入下游村中,为此他一丝不苟,24小时盯在村里。
由于条件艰苦,为了更好的进行检测,吴志国自己想办法,找了一根竹竿,插到河水中,做好标记,及时核对水位信息,半小时进行一次汇报。就这样,在将近两天的时间里,他完全泡在水中,当时水已经漫到路面,甚至有鱼游到了马路上,水中杂质也比较多,导致吴志国两腿过敏,奇痒无比。他就这样忍着过敏,一直坚持到抗洪抢险结束。
雨虽然停了,但不少房子却成了危房,这也成了吴志国的心头病,他从河堤上下来,又马不停蹄赶到所包村庄,慰问危房中的群众,又多方协调将村中的五保户安置到安全住处,“房子一旦坍塌,后果不堪设想”,吴志国说。他还跟随领导一家一户走访慰问,看到有的家中房屋已经露天,他就帮助先用塑料布遮雨。了解到因为涝灾,不少农户的玉米绝产,他又帮助自己所包村庄的群众协调保险理赔。
这一连串工作做完,他已经一周没回家了,又因为担心将过敏传染给七岁的女儿,吴志国到过敏消肿后才回到了家中。
“当时嫌疑人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抽风,给我们办案民警吓坏了”,说起曾经侦办的案子,吴志国想起了一波三折的偷牛案。吴志国所处的郑家寨镇,位于德州市四区县交界处,前几年,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治安形势比较严峻,镇上偷牛案件频发,最多时一晚上曾丢失4头牛,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为此,吴志国带着所里的辅警,一副“不破偷牛案誓不罢休”的阵势,天天进村巡逻。功夫不负有心人。晚上十一点左右,他们巡逻至某一村口时,发现两辆六轮车,车上拉着牛,盗牛贼发现民警后迅速上车逃窜,由于乡村公路坑洼不平,吴志国动员巡逻人员分两路追击,不顾危险终将三名嫌疑人控制。审讯过程中,三人极不配合,吴志国通过查看三人手机通话记录、询问作案时间,一眼识破谎言,面对其凌厉的询问,其中一名嫌疑人甚至佯装癫痫,口吐白沫,民警迅速将其送往医院就医,但经验丰富的吴志国发现,一般抽风人员此状持续1-3分钟便会休克,该名嫌疑人十几分钟内始终口吐白沫的情况,一看就不对劲,他细心记录下发病时间和发病状态并及时告知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和急救”,嫌疑人眼见“戏”演不下去,只好作罢,乖乖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除此之外,对待诈骗分子,吴志国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2018年,郑家寨镇来了一伙外地的诈骗团伙,他们身着租来的道袍、道具,企图利用算卦等封建迷信方式欺骗群众,不成想刚进村还没“下手”,就被赶来的郑家寨派出所民警抓了个正着。原来,村里人一眼便识破了这一“诈骗伎俩,并拨打了报警电话。“这种诈骗都是团伙作案,我们针对此类犯罪分子的作案特点,全方位发动村中警务助理的优势,定期开展防范宣传”,吴志国说,村中一旦出现有外地人员推销等情况,警务助理和村里的治安积极分子都会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会及时和公安机关联系,预警作用显著,更引得村里人说“郑寨成为诈骗团伙的‘禁区’,来了就‘挨逮’”。
如今,吴志国已从警20年,说起基层工作,他最先想到的也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到了公安改革带来的红利,对公安民警来说,公安改革实现了警力下沉和警务前移,让派出所改善了环境,回归了“主业”,但更为重要的是,放管服改革让公安行政服务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吴志国说“我以前总爱和群众们算经济账,少花钱配了灭火器可以避免一场损失严重的火灾,现如今改革也是算了一笔大的经济账,少跑腿却收获了大民心”。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李杰 王德鹏 邱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