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一级分类: 新闻报道
二级分类: 新闻报道
标签: 扶贫政策,社会保障兜底,巩固脱贫成果
录入单位: 德州市临邑县民政局
录入人: dzslyxmzj_331x
作者:
人物:
领域: 民生领域
发布时间: 2021-08-11 00:00:00
地点: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鲜明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山东省临邑县民政局党组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民生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芯、情、魂
来源: 中国社会报

德州市临邑县:扎实推进党建与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鲜明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山东省临邑县民政局党组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民生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谋划民政工作注重党建“芯”

  紧紧围绕“抓党建、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抓住入选“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低收入经济状况研究项目试点”的机遇,加强党建引领,构筑新时代民生民政工作新格局。

  突出群众满意导向。把党建品牌创建工作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之中,把加强窗口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在服务对象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中,检验党建品牌的实效。

  提升党员身份意识。每名党员在办公桌显著位置摆放印着姓名、照片、服务承诺的桌牌,以亮出身份的仪式感带动党员干部强化荣誉感、提升责任感,把初心使命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组织开展革命传统体验教育、零距离基层体验、党章党规学习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政策,点对点解决诉求。认真落实社区“双报到”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比例达100%。

  筹划党建工作突出民政“情”

  把党建工作落实到民政工作中,把促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作为品牌建设的落脚点,同部署、同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互促、同频共振。

  打造“党建+民生服务”工作模块。在机关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党建+民生服务”工作模块,组织县乡两级民生民政干部对全县4172户建档立卡扶贫户开展走访慰问,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加快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住作为全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试点单位的有利时机,以《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试点意见》为统领,探索“小政府、大服务”机制,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实现“一门办理、一窗受理”和资源效益最大化。12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民生民政办公室,以“综合窗口+专业窗口”模式,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优选102个中心村设立民生服务室,覆盖全县857个村。

  全力做好民政领域疫情防控。早行动、早部署,特别注重加强养老机构疫情管控,实行封闭管理、压实包保责任;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12个乡镇全部为困难群众发放了口罩、米、面、油等物资。开通低保、临时救助、农村特困人员申请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担当作为体现民政“魂”

  临邑县民政局党组一班人努力拼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赤诚对党、躬身为民,不断擦亮“倾心民政”党建服务品牌。

  加强资源统筹,建立县域大救助体系。构建以生活、医疗、教育等10项救助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扁平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信用化追溯3大措施为保障的“10+1+3”大救助工作体系。自主研发临邑县综合救助服务平台,实现全县救助数出一源,在技术层面彻底解决了重复救助、遗漏救助、交叉救助等问题。搭建起县社会救助中心、12个乡镇(街道)民生民政办公室、102个中心村民生服务室的三级服务平台,通过县级下放、乡镇承接、村级赋能,打破传统逐级申请、户籍地办理等限制条件。创新实行“肯定受理”“否定审查”诚信救助机制,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了救助群体全覆盖、救助资源大整合、救助效能大提升。创新建立以“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信息支撑、信用追溯、制度保障、城乡统筹”为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下放180多项民生民政服务事项。进一步完善大救助体系,以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等基本救助制度为核心,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建立预警监测防返贫机制为保障,统筹政策、制度、标准、对象、信息、数据等资源,健全养老、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福利政策,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精心谋划、稳步建设“1+5+N”三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公建民营方式,形成“政府管理、团队运营、职权明晰、优势互补”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康、养、医、护有机融合。自2013年起,率先开展农村幸福院建设,并创新农村幸福院、卫生室、“四点半学校”联建模式。在城镇社区,积极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住宅区养老服务用房建设,由专业社会组织运营,面向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娱活动、日间托老等养老服务。积极争创“全省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在县社会福利中心成立“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将全县所有失能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2020年成立“特护老年人服务中心”,可提供重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重度压疮护理及临终关怀服务。

  完善殡葬服务体系,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大力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和生态节地葬法,对全县居民普遍实行“基本丧葬费四项减免”政策。全县所有(社区)村、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参考公约,划定了婚丧事宜操办标准红线,营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

  优化民政公共服务,提高规范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创新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成2处乡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6家社会组织开展助老、助困、助残等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在全省设立首家社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并成立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