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最近,在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由企业捐赠的爱心超市正式开业,听说贫困户可以领600元购物卡,不少人都去找镇扶贫办。 其实,这些贫困户大部分都有劳动能力,只是习惯了等靠要,缺乏脱贫的主动性。为激发他们的 内生动力 ,扶贫办主任杨丽没少磨嘴皮子,红旗村贫困户王兆玉就是其中一个。
【同期声】 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扶贫办主任 杨丽 你看看你这村里你是最穷的了,为什么别人都过得不错,为什么你还是这条件,得想法干点。
【同期声】 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红旗村村民 王兆玉 头几年俺母亲有毛病了,俺父亲有毛病了,咱不能挣钱,还得陪着。
【正文】 王兆玉年轻时是个泥瓦匠,长期劳累导致腰椎不好,干不了重活,加上父母生前卧病在床多年,家庭陷入贫困。这两年,政府危房改造给修了新房子,每年还给他分红1000多块钱,他自己偶尔打点零工。
【同期声】 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红旗村村民 王兆玉 出不去门,有这几亩地,俺对象腰疼也不能干。
【正文】 一番劝导下来,作用不大,杨丽决定让他去镇上新建的脱贫励志教育中心听听课,这是十九大以后,嘉祥县为引导贫困户提升自身发展能力而实施的新项目。在这里,不仅有扶贫政策宣讲、技术培训,还有贫困户讲述脱贫故事。
【同期声】 济宁市嘉祥县扶贫办主任 王悦景 脱贫的可持续最终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现在我们就要从思想上拔掉穷根,激发内在动力。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同期声】 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红旗村村民 王兆玉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我感触很大。
【正文】 看到王兆玉思想上有变化,杨丽趁热打铁,又带他到贫困户苏希波的养殖场。苏希波在五岁时因病致残,只能靠膝盖支撑走路。但他身残志坚,从零起步搞养殖、做电商,不仅每年能收入七八万,还带动五户贫困户脱贫。
【同期声】 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苏庄村村民 苏希波 脱贫国家有好政策,国家给咱支持,但是呢咱还得靠自己,创业靠立志,你什么垮了都可以,但是你精神不能垮。
【正文】 苏希波的经历,一下触动了王兆玉心底最敏感的神经。
【同期声】 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红旗村村民 王兆玉 确实反差够大的,人家经过努力能干到这一番事业,确实我心里很震撼。一个残疾人都这法干,咱为什么没这个恒心?
【正文】思想转变了,工作也就好做了,在 镇里协调下,王兆玉干起了为农服务中心仓库管理员,不仅离家近、活也轻便,每个月能收入1000元,用不了多久,他们一家的生活将会有新的起色。2016年以来,全省贫困人口通过双手劳动脱贫135万人,占脱贫人口的58.4%,山东还通过健康扶贫,救治患病贫困人口超过50万人,已恢复劳动力的占了7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