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第三篇: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

【系列报道: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第三篇: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要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常年遭受黄河水患的滩区人,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发展和幸福更无从谈起。通过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整体规划,新滩区人也有了谋划产业振兴的资本和条件,他们正把昔日桀骜不驯、水患肆虐的黄河,变成一条小康路上的金飘带。今天请听系列报道《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第三篇:《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请听报道: 咆哮的黄河能掀起冲天浊浪,瞬间让百里滩区一片汪洋,然而,黄河带来的肥沃淤积黄土,相比鲁北平原贫瘠的盐碱地,又简直是农作物的天堂。东营利津县高家村79岁村民朱振淮在黄河边种了一辈子地: 【那个时候在滩区主要是种高粱,这个滩区里十年九不收,但是收一年吃十秋,能吃十年。沙盖红,没有穷,在红土上真正生长,长性好。】 【压混】洪水来了,老百姓搬走;洪水走了,老百姓又搬回来。朱振淮说,这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黄河村,始终故土难离: 【庄稼人,就是喜欢土地。种起来,拾掇好以后,大概几天可能就要见出,一看这个苗很全,很整齐,哎呀,那个心理就感觉,太享受了。】 然而这种享受却总是暂时的,频繁的水患,一次次把滩区人的房屋、牲畜、庄稼化为乌有。靠天吃饭的日子里,再肥沃的黄河土,也养不富老百姓。 想致富,先要稳得住。山东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首先解决的就是60万滩区百姓的安居问题,同时,同步推动滩区产业规划发展,目前涉及滩区迁建的7个任务市以及9个县区,都已编制完成本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专项方案或产业规划,以保证滩区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滩区迁建推进组副处长刘华蓓: 【省级制定了26个滩区迁建专项方案,目前,相关县区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安置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14万亩滩区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沿着黄河,一大批现代农业和三产融合项目正在崛起,平阴县投资4.6亿元打造玫瑰高端产业园,高青县引入山东得益乳业园区,东平县已建设食用菌种植等12个产业项目……各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培育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高家村党支部书记高占明说,2019年按照《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对旧村台进行改造提升后,老百姓故土难离的心定了,发展产业的心活了,目前村内土地基本上都通过流转实现了集约化种植: 【现在种地的很少了,到现在流转出来基本1000多亩地了已经打造一个400多亩地的菊花园,还有种了50亩地的太子参,做一个先期的试种,如果好再向群众们推广。】 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调节下,黄河实现了“大水不漫滩,小水不断流”,而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保险保障等措施,让现代农业项目抗灾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滩区人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现在除去每年每亩800元的流转费用,高家村的村民还可以到种植基地打工挣钱。把黄河水、黄河土这样的先天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本,水厂、民宿等项目也在推进中。高占明: 【我们要发展民宿,还想成立水厂,过了年就实施,这样一来村里闲置的劳动力利用起来了,让他们不出村既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老人。每年村集体收入固定在20几万是没问题了,村民打工有处去了,村集体收入也提高了。】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给了滩区百姓稳稳的家,也打开了滩区乡村振兴的大门,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营市利津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高健说,他们正在打造的沿黄生态游、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就是和沿黄百姓一起,描摹新时代的幸福画卷。 【最终打造成看得见古树高台,听得到黄河奔流,闻得到瓜果飘香,记得住乡音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