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区共建” 助推脱贫奔康 ——淄博市高青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实践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一、背景情况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之一,也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高青县是淄博市唯一沿黄区县,也是全市唯一有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任务的区县。高青县黄河滩区共涉及3个镇(常家镇、木李镇、黑里寨镇)17个村的1443户52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181人。

  自2017年5月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全面启动以来,高青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扛牢政治责任,把握精准要求,扎实开展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创新实施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农业园区“三区共建”,通过设施升级、产业带动、转型发展等措施,实现村集体持续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了“迁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保障,凝聚强大合力。一是三级联动强化组织领导。高青县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的工程指挥部,相关镇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迁建工作机构,各迁建村吸收党员、群众代表成立迁建工作组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推进机制。二是明确职责聚集部门合力。明确县直部门和乡镇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的原则,全力推进工作开展。开辟迁建工程绿色通道,统筹解决手续办理、土地保障、资金支持、防洪安全等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三是措并举夯实基层党建。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充分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二)多次深入调研,科学精准施策。一是创新方式,厘清滩区现状。充分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工作,深入探查黄河滩区现状,梳理滩区迁建急难问题,立足迁建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迁建规划。二是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高青县黄河过境47公里,滩区内土地面积6.85万亩,滩区迁建工程共涉及常家、木李、黑里寨3个镇17个村1443户52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171人。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限制,滩区土地条块分割,村落零散,经济发展滞后,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三是博采众长,完善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工程建、管、运、监等各个环节,并在工程安置选址、户型设计、配套建设等方面反复调研群众需求,先后组织2000余人次参与实地调研、现场参观监督等,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不断完善项目发展规划,确保把好事办实、办好。

  (三)秉持群众思维,打造民心工程。一是始终坚持民生发展理念。3个外迁安置社区向镇政府驻地和县城集中,社区周边配套教育、交通、医疗、养老等便民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建立市场化的长效管理运营机制,为迁建社区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切实方便迁建群众生产生活。二是全力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过程控制,强化督导检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廉洁工程和示范工程。三是合理制定资源配置方案。迁建社区住宅楼采取“6+1”模式,可办理不动产权证,综合考虑迁建村常驻人口数、原有房产面积、宅基地情况等因素,制定房屋分配方案,满足群众差异化需求。同时,旧村址集体建设用地净腾空收益全部用于搬迁补贴,最大限度保障迁建群众财产收益。

  (四)科学谋划布局,促进“三区共建”。一是统筹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安居与发展同步。依托黄河滩区独特区位优势,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投入6.67亿元新建3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人文气息浓厚的外迁安置社区,建成1848套高标准、高质量的电梯房,供迁建群众入住。同时,开发形成了以蓑衣樊、安澜湾、慢城等沿黄景点为主,国井酒文化生态博览园、得益田园农牧小镇等自然、人文、农业景点全面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二是打造特色小微产业园区,迁建与增收并重。立足镇域实际和特色产业优势,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在各新建社区附近发展镇级小微产业园、滨河标准化厂房建设及青城汽车用品产业园等项目。一方面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另一方面,依托工业园区、农村社区大力盘活厂房、企业、劳动力等各类资源,通过对外招商出租厂房、探索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扶贫模式等实现创收增效。三是优化升级生态农业园区,经济与环境双赢。充分考虑滩区生态环境及黄河沿岸资源优势,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搬迁后的闲置土地进行统筹规划,在保障群众土地收益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标准化现代农业绿色生态科技示范园。如木李镇龙湾行政村实施“三变五合”改革,累计流转土地2400亩由合作社进行集中经营,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五)示范引领带动,助推全域发展。高青县以黄河滩区迁建为契机,创新发展模式,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把农业园区升级、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作为迁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村社区建设同步谋划、同步实施,走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区共建”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到2020年,对搬迁后的闲置土地进行复垦已超过3万亩,推动土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镇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办9个镇级小微产业园,腾笼换鸟,带动产业升级;全县村党组织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社300余家,涌现出一批订制农业、共享农业、云农场等新产业、新业态;仅常家、木李、黑里寨三个镇已投入实施了20余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共计产生收益680余万元,带动3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累计惠及全县贫困户1500余户次;结合城镇化发展规划,全县新建农村外迁社区十余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经验启示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扶贫产业需结合实际,把当地的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考虑到贫困人口现状、接受能力以及产业适应性等,把立足点放在脱贫效果上。

  (二)创新举措,“精准”驱动出“实效”。高青县通过创新扶贫措施,政府引导、平台开放、各方力量参与,电商扶贫、农业规模化经营、园区规模化集聚等,促进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为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三)借力扶贫“东风”,做大优势产业。高青县通过上级扶贫资金,借势发力,整合资源,积极招商引资,确保扶贫产业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