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互联网+”志愿扶贫机制 引领社会志愿扶贫向纵深发展 ——日照市“互联网+”志愿扶贫实践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一、背景情况

  志愿扶贫作为构建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广大社会组织、扶贫志愿者作为脱贫攻坚战场上一支生机勃勃的生力军,作用巨大。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日照市许多社会志愿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精准扶贫当中,不定期到贫困村、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活动,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脱贫攻坚之初日照市社会志愿扶贫呈现出了社会动员面广、参与队伍多、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扶贫热情高的良好局面。

  在取得良好开局的同时,日照市的志愿扶贫工作也面对着许多障碍和困难:一是贫困人口具有分散性。日照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9万人,分散在全市2800多个村子里。可以说,几乎村村都有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散式、插花型、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志愿组织寻找贫困户的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二是贫困户的需求多种多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这就导致了脱贫需求的多样性。有的需要上学资助,有的需要看病资助,有的需要生活用品,有的需要照料服务,千差万别、五花八门,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特征。三是志愿组织获取贫困户需求信息渠道单一。许多志愿组织因为时间财力等原因限制,会选择部分贫困户进行定点帮扶,导致有的贫困户得不到社会帮扶;此外,有的贫困户经过媒体或志愿组织宣传,会得到多家志愿组织帮扶,出现重复帮扶,造成社会爱心资源的浪费。

  如何把社会爱心力量组织起来,有秩序、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让贫困人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帮助者,把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贫困户个性化需求对接起来,打造一个人人都能找到、人人都能上去、人人都能使用的共用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这一实际,日照市以“互联网+”的思路和方法,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搭建起日照志愿扶贫信息平台,发动基层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不间断地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求信息征集上来,在平台上发布,供志愿者、社会组织、爱心力量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自愿认领帮扶,实现了社会爱心力量和贫困群众之间的“供需精准对接”。

  二、主要做法

  日照市的“互联网+”志愿扶贫机制,主要是依托网络大数据,建立“日照志愿扶贫”微信数字平台,一端由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收集发布脱贫需求,一端由志愿爱心组织、个人认领帮扶,实现了志愿扶贫供需信息精准对接、帮扶灵活多样、爱心成果广泛展示,形成了“互联网+志愿扶贫”长效机制。

  一、建立一个平台,集聚爱心力量。一是依托网站打造初级平台,引领社会力量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之初,日照市依托网站开发了“日照志愿扶贫信息平台”,设置了“脱贫需求”“爱心展示”“活动通报”三个栏目,分别用于发布贫困户脱贫需求信息、展示志愿扶贫风采和定期通报全市志愿扶贫情况。平台依托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精准采集贫困户需求信息供志愿组织等社会爱心力量认领,节省了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时间人力财力物力,实现了对贫困群众的精准帮扶。二是发挥移动平台优势,打造升级版微信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站平台只能在电脑端操作,不方便手机操作的弊端逐渐显现,在便捷程度、功能实现和使用体验上都已经落后。2019年,日照市扶贫部门发挥微信操作简单、无需下载、随时随地操作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出了“日照志愿扶贫”微信小程序,对原信息平台进行了升级换代。在平台内容上,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设计了物资、教育、医疗、住房帮扶等常规模块,同时还设置了消费扶贫模块,贫困村也可以像贫困户一样,发布农特产品销售信息,为消费扶贫开辟了新的路子、新的窗口。在功能拓展上,除发布需求信息外,对于应纳未纳、临时返贫的贫困户家庭,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发起贫困户识别申请,进入识别纳入、建档立卡、即时帮扶等程序。社会组织、扶贫志愿者个人也可以像贫困户一样,通过小程序发起需求,向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和物资,用于实施志愿扶贫项目。无论是贫困群众,还是扶贫干部、帮扶责任人、社会组织,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在平台上做简单身份认证,都可以非常方便的发布需求信息、认领帮扶信息,真正做到了功能全、易上手、全天候。

  二、做好两个审核,精准供需对接。一是严格审核发布信息。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负责需求信息的征集上报。乡镇扶贫办对征集上报信息进行初审,有疑点的退回重报,审核合格的按照统一格式录入平台。区县扶贫办对信息涉密性进行审核,在确认不涉及隐私、不属敏感信息、不含负面内容后,方可终审发布。市级扶贫部门不定期抽查发布的需求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区县整改,并记录在册,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二是及时审核认领信息。针对志愿扶贫活动普遍存在的重复帮扶问题,区县扶贫办每天对脱贫需求信息“认领留言栏”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信息会在平台前段自动标注为“已认领”,从而有效避免了重复认领。同时,对认领流程不了解的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及时给予解释和指导,确保了需求信息的有效认领。

  三、落实三项制度,强化组织协调。在启用平台的同时,市扶贫办、文明办、团委、妇联、工商联、民政局等单位联合成立市志愿扶贫联络办公室,各区县也相应成立联络办公室,负责志愿扶贫的联络、协调和调度,保障全市志愿扶贫活动有序、规范开展。一是实行信息征集月通报制度。市志愿扶贫联络办每月对各区县征集的脱贫需求信息数量和质量进行通报,确保脱贫需求信息采集及时、实事求是、合情合理。二是实行爱心展示属地上报制度。各志愿组织、爱心单位、区县扶贫办将志愿扶贫活动照片等上传发布到平台“爱心展示”栏。区县扶贫办在日照志愿扶贫微信群中“晒活动”,传播爱心行为,形成比学氛围。三是实行志愿扶贫活动季度通报制度。市志愿扶贫联络办每季度对全市志愿扶贫开展情况进行汇总通报,详细展现全市志愿扶贫成果,以公信力和规范性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支持扶贫事业。

  四、聚焦四个重点,整合爱心资源。社会爱心力量各有各的优势资源,但往往缺少工作引导,找不到帮扶的发力点。为此,日照市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重点,针对社会志愿帮扶特点,精准“出题目”“下菜单”,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形成扶贫强大合力。一是聚焦互助养老扶贫。引导志愿组织建立“摆渡”爱心食堂,为贫困老人免费提供午餐。目前,全市建成该模式互助养老工作站10家,帮扶贫困老人156人。二是聚焦住房安全保障。开展“整洁庭院”活动,发动1万余名农村妇女组成志愿服务队,为1.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整理、清洁房屋院落卫生,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主动改善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帮助贫困户实现精神脱贫。三是聚焦失能贫困人口帮扶。东港区借助12349扶贫助老服务热线,为全区456名失能半失能贫困老年人发放带有红色按键的老年手机,吸纳2226名志愿者、340家爱心加盟店,为贫困老人随时提供衣、食、住、行、医、访等上门服务。四是聚焦教育扶贫。莒县春晖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的“春雨润苗”“春波助学”等活动,累计帮扶贫困学生1000余名;五莲县义工联合会组织开展的“完美童年”等活动,一对一帮扶资助贫困学生800余名。

  日照市创新实施的“互联网+”志愿扶贫机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一是真正实现了志愿扶贫的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以往志愿组织各自为战,贫困群众得到社会帮扶“旱涝不均”的现象得到了改变,社会爱心力量和贫困群众需求实现了精准对接,志愿帮扶的精准性得到了提高,志愿扶贫工作由分散、无序、自发向规范、有序、可持续方向发展,最大化凝聚起了社会爱心力量,在全社会营造了奉献爱心、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日照市共收集核实发布贫困需求信息10800余条,完成帮扶8600余条,社会各界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706万余元、物资16.9万余件。

  二是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家庭的实际困难。政府专项扶贫、行业政策扶贫尽管能够解决贫困户基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但贫困户生活方面一些个性化的具体困难还需要社会志愿者进行针对性的帮扶。而志愿扶贫信息平台的开发使用,让志愿者们可以很方便地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个性化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难题,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社会的温暖。

  三是打造了一批志愿扶贫响亮品牌。同时,在“互联网+”志愿扶贫机制的促进下,日照市充分发挥志愿组织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叫得响、做得好、立得住的日照志愿扶贫品牌。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打造的“摆渡”爱心食堂,每天为帮扶对象免费提供午餐,长年免费提供衣物、日用品等物资,荣获2018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9年10月17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作为四个典型发言之一,代表全省社会志愿组织层面作了发言,受到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日照市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打造的“点亮微心愿”“壹基金温暖包”“书香驿站”等品牌项目,从小处入手,帮助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一系列叫得响的志愿扶贫活动,在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成为带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优秀表率。

  三、经验启示

  经验与启示之一:脱贫攻坚贵在创新。“互联网+”的概念虽然已提出若干年,但在志愿扶贫领域运用“互联网+”却是新思路、新创举。这个“新”就新在贫有千种、困有百样,只要聚焦“精准”,就能找到发力点和突破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也正是靠着“想人之所未想”,才走出了一条具有日照特色的“互联网+扶贫”之路。

  经验与启示之二:脱贫攻坚贵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脱贫。送钱送物不如“扶志”,日照市充分发挥志愿组织在精神扶贫方面的作用,将志愿活动开展在扶贫一线、活跃于贫困群众身边,不仅有捐钱捐物、走访慰问等传统志愿服务活动,还开展了整洁庭院、扶智扶志、上门服务、亲情陪护等各种类型的帮扶活动,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

  经验与启示之三:脱贫攻坚贵在有榜样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借助“互联网+志愿扶贫”新机制,越来越多的爱心力量参与到了脱贫攻坚当中,也产生了许多感人故事,扩大了社会志愿组织参与扶贫的影响力,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