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稳定脱贫预防致贫返贫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确保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2019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在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着眼推动贫困群众高质量、可持续脱贫,避免重蹈“扶贫—脱贫—返贫”的覆辙,围绕“如何确保已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户不出现新致贫”,对返贫原因进行精准识别并初步探索构建了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工作由集中攻坚向常态帮扶稳步转变,对解决当下出现的返贫问题和预防返贫问题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主要做法
日照市根据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的特殊要求,积极探索防致贫、防返贫有效路径,制定出台《日照市贫困人口脱贫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实施方案》,以“精准聚焦、动态监测、即时帮扶、全面保障”为重点,积极推动新致贫和返贫问题解决,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到目前,日照市动态监测农户数939户1472人,其中即时帮扶户149户339人,脱贫监测户68户142人,全部落实了系统化帮扶措施。
(一)聚焦“四有四无”重点群体。将有致贫风险的户与有返贫风险的户合并分为“有病有灾、有老有少、无依无靠、无志无智”四类群体,予以重点关注。“有病有灾”就是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的群体;“有老有少”就是家中有高龄老人和学龄儿童的群体;“无依无靠”就是老人无儿无女,或其子女无赡养能力以及子女没有履行赡养义务的群体;“无志无智”就是有自理能力却不思进取、甘于贫困、“破罐子破摔”的群体。
(二)实行“三三联动”动态监测。一是实行三个方面横向排查。强化村“两委”、乡镇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日常责任,对“四有四无”群体进行随时排查,全面掌握家庭情况,及时发现致贫、返贫风险。二是实行三个方面纵向预警。将重点人员名单印发教育、卫生、民政三个重点部门,发挥部门数据系统作用,对突发重大疾病、失学辍学、重大自然灾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居民,进行致贫、返贫预警。三是实行三级联办,纳入台账管理。建立“村评定、镇审核、县比对”规范化程序,发现致贫、返贫风险户后,村“两委”组织入户调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定;评定通过后,上报乡镇扶贫办开展入户审核;审核通过后,上报县扶贫办开展大数据比对,并以县为单位建立台账,职能部门一周内落实帮扶政策。
(三)开展“两保一金”即时帮扶。对确定的即时帮扶对象,根据主要致贫、返贫原因,重点采取农村低保、医疗保障、扶贫基金“两保一金”等针对性即时帮扶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一是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帮扶。将致贫风险户与返贫风险户中符合农村低保政策的,首先纳入农村低保帮扶范围,开展低保政策帮扶。例如,五莲县户部乡有一71岁老人,老伴去世,儿子打工收入不高,儿媳为家庭妇女,王修高原有养老保险每年900元左右,生活尚可。2019年检查出患有直肠癌,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住院费和治疗费使该家庭陷入临时困难。2020年4月,该村向乡民政所提供其病例,为其办理了低保,帮助其渡过难关,维持生活。二是实行医疗扶贫“五重保障”政策帮扶。将因病致贫、返贫风险户中无法纳入农村低保和虽然纳入农村低保仍存在风险的,纳入医疗扶贫帮扶范围,加大帮扶力度。比如,五莲县于里镇于里村有父子俩,先后患上尿毒症和糖尿病,每月高达几千元的医疗费用让生活陷入困境。在健康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父亲的尿毒症每月都能免费透析,儿子也在县医院特病门诊实现了胰岛素费用报销,同时,又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增加了收入,一家人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三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扶贫基金进行帮扶。通过财政投入、社会捐赠、扶贫资产收益等渠道筹集资金,在县乡村三级设立扶贫基金,按照分级管理、统筹使用原则,优先用于解决大病大灾特别困难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目前,全市扶贫基金总规模已达600余万元。例如,五莲县石场乡西邵宅村有母子俩相依为命,收入较少,母亲身体不好不能外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存在返贫风险,于2019年12月纳入脱贫监测户,经村集体研究,聘请这位母亲为村互助养老公益性岗位,在互助养老站为贫困失能老人提供洗衣做饭等日常照料工作,每年获得工资性收入8400元,实现了稳定增收,降低了返贫风险。针对一些因临时性、突发性大病大灾导致的特殊困难群众,日照市在落实动态监测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台账,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倾斜、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开展生活照料服务、增加实物供应保障基本生活资料、社会保障政策从高从优执行、引导社会扶贫力量关心关爱等帮扶措施,一户一策、兜底保障,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防止出现返贫和新致贫现象。
(四)完善“五位一体”保障机制。2019年以来,日照市将脱贫监测和即时帮扶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与脱贫攻坚其他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督查、同步奖惩,建立“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对确定的即时帮扶对象,根据主要致贫、返贫原因,由职能部门一周内落实帮扶政策,确保不致贫、不返贫。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市县扶贫办会同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建立每月会商制度,强化扶贫政策与社会救助制度的相互衔接,互通风险户预警、帮扶情况,确保符合条件的户即时享受有关政策救助。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在年终全省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期间,对仍然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进行识别认定,按规定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和标注;对已不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继续享受一段时间的政策帮扶。
三、经验启示
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脱贫。防止返贫与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提高成效,建立防止动态返贫长效机制。
(一)建立即时发现机制,动态监测重点突出。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对“预贫而未贫”人群,精准科学分类,明确识别重点。充分发挥部门数据系统和村“两委”成员、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及帮扶责任人作用,对建档立卡的已脱贫但不稳定户,还有收入略高于扶贫标准的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预警;明确风险评估流程,随时了解掌握已脱贫户生活状况对因病、因灾、因事故存在返贫风险和收入处于贫困线临界值户,对疑似返贫风险户,随时排查,即时发现,即时上报。
(二)建立即时纳入机制,评估确认快速及时。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明确识别纳入程序,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村级层面及时推选上报,乡镇层面及时评估确认,县级层面及时会商研究,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为及时消除贫困奠定坚实组织保障。
(三)建立即时帮扶机制,精准帮扶。统筹运用政策资源,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防止返贫的工作合力。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原则,实施精准帮扶。对确定为返贫风险的户,理清短板和弱项,根据困难户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实行“一户一策一方案”运用针对性帮扶政策“对症下药”,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燃眉之急。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实施县乡村三级扶贫基金救助、落实政策性救助、一对一联系帮扶、扶贫宣讲激发内生动力等方式开展系统化帮扶。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通过临时救助、低保兜底、扶贫基金、实物供给、互助养老、社会服务等方式及时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