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创新路 孝心养老引新风 ——沂南县“孝善基金”凝聚孝善敬老正能量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一、背景情况

  沂南县是全省首批“四德”工程示范县,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下辖14个乡镇、1个街道,常驻人口95万,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20个重点县之一,全县共有135个省定贫困村,6.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2.5万名贫困人口。全县70岁以上老年人共计7.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万人。这部分人群由于年老体弱,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劳动能力也不强。如何让这部分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更好地传承孝老敬亲、奉养父母的传统美德,沂南县积极探索在精准扶贫下的农村养老新路径,2016年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突出子女在孝老养老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敬老养老工作,走出了一条“家庭主体、子女主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农村养老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大力弘扬孝善养老传统美德,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

  一是进行立体式宣传发动。开展孝德宣讲活动,成立全县“道德模范暨孝文化”宣讲团,在村(社区)巡回宣讲,迅速掀起全县群众学习、崇尚道德模范,尊敬孝敬老人的活动热潮。精心制作“二十四孝”宣传展板在各村进行悬挂张贴,在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孝文化长廊,在全县开展“弘扬孝德文化”重阳节书画展。大张旗鼓地举办孝心养老基金发放活动,在发放仪式上,特邀临沂市柳琴戏剧团演出《墙头记》等孝老敬老曲目,县艺术团、镇庄户剧团同时参与演出,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孝善文化,倡树孝老敬老新风气。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发动,在全县营造起浓厚的孝老敬老氛围,使得“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推广。

  二是坚持开展孝善美德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沂南县坚持孝善教育从娃娃抓起,将孝善文化以有形的载体普及到中小幼儿学校、学堂,让中小学生认真学起来、做起来。开展孝德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名人名言、名人孝德故事,诵读《弟子规》、《二十四孝》、《古今孝亲故事》;开展“学会感恩、孝敬父母”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孝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使学生掀起学习孝道文化、争当孝德典型的热潮;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放《亲情关爱表》,通过孩子带动家长孝老敬老。教育部门将孝善文化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考核内容,促进了孝善文化的普及。

  三是开展孝善养老评比活动。寻找身边最美孝善人,用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人。沂南县开展孝德系列评选活动,结合子女孝德村务公开公示情况,通过群众点评子女方式,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孝悌之星”、“孝悌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道德典型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开展最美家庭故事会、好家风好家训知识讲座等家庭文化活动,使“家风、家训”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动员志愿者和慈善义工深入村庄,对农村孝老敬老理事会不能解决的家庭,进行结对帮扶,志愿者通过与家庭子女开展谈心谈话,宣传教育引导,并帮助协调解决影响家庭和谐的矛盾问题。

  (二)创新孝善养老基金管理,确保能用、实用、管用

  “十里不同俗”,解决家庭孝心养老基金工作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问题,沂南县先试点、再推广,先试行、再提升。在推广实践过程中,沂南县进一步促使了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的规范化运行,进一步约束各参与主体对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引领家庭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最后得出“能用、实用、管用”的实践经验。

  一是创新基金运作方式,激活农村养老活力。创新基金管理方式。县慈善总会负责爱心资金的募集和管理,具体拨付使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明办)根据镇村筹资数额提出意见和方案,县、乡两级募集的基金统分结合、分块管理。对子女缴纳的孝心资金由乡镇经管站代管。创新基金发放方式。对子女每月缴纳的孝心资金,根据数额给予一定的配比补助奖励,村级孝老敬老理事会将发放资金明细报乡镇审核把关后,基金以现金红包的形式按月发放到老人手中,并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创新兜底保障方式。对子女无赡养能力的老人,由村集体收入、社会爱心捐赠、政府共同出资,实行孝心基金兜底保障。创新基金监管方式。由乡镇孝心基金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孝心基金的运行和管理,接受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的监督。

  二是探索建立基金结构,拓宽农村养老渠道。建立孝心资金,发挥家庭子女养老主体作用,原则上每位70岁以上、60岁以上70岁以下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其子女每月交纳赡养资金不低于100元,作为孝心资金。建立爱心资金,策划慈善产品、组织募捐活动,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爱心企业、人士踊跃捐款,出台爱心激励办法,激发各个层面捐赠积极性。建立补助资金,有集体收入的村,结合实际需要,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补助。建立奖励资金,县乡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三是强化基金运行措施,确保农村养老稳步推进。组织实施,县乡分别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机构,明确由宣传部、文明办具体负责推进,制定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推进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将家庭养老孝心基金纳入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基层推动,村居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讨论研究家庭养老孝心基金有关事项,将其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推举由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乡贤人士等在村里有威信、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组成孝老敬老理事会,具体推进孝心基金工作,负责收取孝心资金并按月发放,同时,了解老年人生活现状和生活需求,宣传孝老敬老。

  四是建立基金关爱机制,提供农村养老保障。亲情照料,教育子女经常到老人家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拉呱聊天等,给老人更多的家庭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建设孝老爱亲、和睦友善的幸福家庭。星级评定,对老人经济保障、日常照料、居住环境、精神慰藉、医疗卫生等5个层面进行星级评定,通过星级评定直接反映子女对老人的关爱情况,并将评定结果作为“四德榜”上榜典型及“好媳妇”、“孝悌之星”等各类典型评选的重要依据。孝心晾晒,孝老敬老理事会在入户发放现金红包的同时,了解子女对老人的关爱情况,对孝心资金交纳及星级评定情况在村务公开栏进行晾晒公示。

  (三)将孝善养老纳入精准扶贫考核,进行一体化推进

  一是避免子女将赡养老人义务推给政府。如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沂南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伊始,充分考虑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主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在每一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一个扶贫就业点、安装一个光伏扶贫电站、完善一个公共服务包、成立一个扶贫理事会、建立一个孝心养老基金,将孝善养老工作纳入到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之中,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扶贫格局,从而解决了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有效避免有赡养能力子女故意将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推给政府,进而实现精准战略,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

  二是规范制度保障孝善扶贫工作实效。全县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其帮扶贫困老年人脱贫精准性,避免数字脱贫、假脱贫等问题,制定规范制度,为精准扶贫考核提供依据,确保家庭养老孝心基金运转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沂南县先后印发了《关于推广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沂办发〔2016〕8号)、《2018年全县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实施意见》(沂文明委〔2018〕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家庭养老孝心基金有关工作的通知》(沂扶组办发〔2019〕2号)等一系列文件,实现了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收缴时间、发放方式、补贴金额、发放范围、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确保了贫困户每笔收入都有据可依。

  三是让贫困老人在扶贫考核中真受益。沂南县将孝善养老工作纳入县对乡镇扶贫工作年度考核,主要考核各乡镇符合孝善养老贫困户的孝心基金收取比例,并且规定孝善养老收入不能超过贫困户年人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不能将孝善养老基金作为解决“两不愁”问题的主要措施。通过考核的指挥棒,引导乡镇主动弘扬孝善文化,积极推进孝善养老工作。截至2020年12月,全县942个自然村孝善养老工作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孝心基金2.54亿元,全县51540名老年人口受益,覆盖率占符合孝善养老条件人群的90%以上,其中贫困人口26080人,有力地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三、经验启示

  (一)解决农村思想道德问题需有实在抓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为精神文明建设、四德工程、孝德文化等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抓手,让这些以前认为比较虚的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有了可以量化的标准和具体的目标。通过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的开展,尊老敬老、孝老养老蔚然成风,成为解决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危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二)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难题需有实在措施。孝心基金开展以来,在群众中所发挥的教化作用日益显现,有效化解了一些家庭积怨,邻里间、家庭中互帮互助互爱的“小善”源源不断,促进形成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各种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和诸多不安定因素大大减少。同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使政府在具体操作中退到了幕后,把村民自治推上前台,更好地完善了农村的社会治理结构。

  (三)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需有实在工作。推进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工作,是对基层干部作风、特别是村干部能力的一个检验,从中可以看出干部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有没有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心,有没有破解难题难事的担当。通过做这项民心工程,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改善了干部与民众的关系,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