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临沂市河东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美丽的沂河东岸,整体处于平原地区,辖11个镇街、267个行政村(社区)、539个自然村,人口85.7万,面积834平方公里,是临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脱贫攻坚任务和情况相比其他县区有所差别。在国家扶贫开发系统内共有省定贫困村40个,有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2963户5068人,即时帮扶户88户196人;致贫原因大多是年迈、残疾、因病、因伤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大多数贫困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居家环境脏乱差、日常用品破旧缺。立足这个实际,河东区创新性开展了“美在贫困农家”活动,落实了“一二三四”工作举措,用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贫困户居住环境全面改善,以良好的居住环境,助推贫困群体满意度全面提升,以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保障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找到了一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特色路子。经验做法被《中国扶贫》《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在全省市妇联主席会暨“破难行动”现场推进会上,被誉为“‘美丽庭院’建设鲜活的实践创新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倾斜,财政兜底,将“美在贫困农家”纳入“一把手”工程
为了使“美在贫困农家”工作扎实落地,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由区财政专项预算3000万元用于开展这项工作,印发了《河东区“美在贫困农家”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四美、五净、五无”的脱贫家庭改造标准,并在《2019年全区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河东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中明确了相关工作任务和要求。“美在贫困农家”作为“一把手”工程,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亲自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和指导脱贫家庭环境改造过程,了解工作推进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分管副书记拿出主要精力靠上抓,实时掌握和督导“美在贫困农家”工作进度,带领各相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狠抓贯彻落实,严把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稳步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切实保障“美在贫困农家”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美在贫困农家”活动,既靠相关部门的扎实推进,更充分调动脱贫群体参与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河东区积极开展系列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多渠道宣传造势,在村内通过墙体彩绘装扮村居环境,绘制口号和工作标准,入户发放“美在贫困农家”宣传手册和倡议书,在村内设置对比板张贴打造前后对比图,邀请专业老师教农村妇女跳“美在农家”广场舞,通过送顺口溜、快板、样板戏、相声节目进村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宣传“美在贫困农家”理念,发动基层干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网站、H5技术等融媒体平台随手拍照、制作、发布相关信息,探索利用直播、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范围,让贫困村民耳濡目染,慢慢转变思想观念,将美化家庭当成常态性的生活习惯;二是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申报、评选“美在贫困农家”示范村、示范户,加大脱贫户中好媳妇好婆婆和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力度,培树先进典型,引领营造贫困群众“人人参与、互帮互助”“村村树典型、户户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实现脱贫群众从“要我美”到“我要美”的转变;三是加强培训力度,发挥家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积极作用,以“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为抓手,在贫困村开设宣传服务站,发放家庭幸福引导宣传手册,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红嫂精神,通过举办各类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脱贫群众的综合素养,掀起崇尚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文明之风。
(三)形成合力,突出亮点,营造“美在贫困农家”长效机制
为了加快工作推进速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河东区探索实施了“1234”工作体系,有效加快了全区“美在贫困农家”活动的推开速度:组建“1”支队伍。组建由区、镇、村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委组成的三级志愿服务队,三级队伍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针对村民义务开展清洁帮扶、培训引导等活动;面向“2”类人群。对能自理整理居家环境的脱贫户实行宣传发动,手把手教授收纳清洁技巧,培树文明洁净的生活习惯,鼓励自行打扫、长期保持。对因身体原因无法自理整理的脱贫户,通过发动志愿者和购买社会服务,定时入户为其开展免费清洁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建立“3”种机制。一是建立志愿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发动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与贫困村、示范村“一对一”、“N+1”结对帮扶、提供服务。二是开展“点线面”群众工作法,以打造完成的示范户、脱贫户为“点”向外延伸,串点成线、连线扩面,对成排成列成片打造的农户翻倍奖励积分,凭积分可以到爱心超市领取奖励物资。三是启动“细胞工程”,采取“1+3”工作法,首先要求村干部家率先达标,再由达标干部结对带动脱贫户、示范户和标准户提升,有效实现“脱贫户强提升,示范户高标准,标准户广覆盖”;开展“4”季活动。通过开展“春之雨露”宣传发动、“夏季赞歌”示范创建、“金秋硕果”成果展示、“冬日暖阳”爱心扶助四季主题活动,整合工作力量,丰富活动内涵,明确任务节点,推动 “美在贫困农家”活动扎实有序开展、落实。目前,河东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改造提升完成,全面提升贫困村村容村貌,提高了贫困群众生活质量。
三、经验启示
(一)扶贫必须扶志,环境“左右”人心。“美在贫困农家”活动是转变脱贫户思想观念、增强生活自信心和境界追求、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长期的贫困带来的不只是物质的短缺,对脱贫户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美在贫困农家”就是要在经济收入脱贫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生活环境,将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带回到脱贫户身边,达到以良好的生活环境为脱贫户扶志的目的。
(二)精准脱贫之后还需“综合脱贫”。“美在贫困农家”是拓展扶贫内容,丰富扶贫内涵,变收入扶贫为综合扶贫的有益探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河东区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只有物质脱贫还不是小康,精准脱贫之后还要精神脱贫、综合脱贫。长期的贫困生活对脱贫户的生活态度、精神生活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低俗愚昧的“歪风邪气”……这都是精准脱贫之后我们要面对的遗留问题。“美在贫困农家”行动不是仅仅把家里打扫干净这么简单,河东区用不断强化的基层组织力量,更好的组织、管理、引导村民,通过免费培训、送戏下乡、志愿宣传,丰富脱贫户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家”字号活动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脱贫户的下一代从精神上斩断穷根。
(三)乡村振兴不仅“村村美”,更要“户户美”。“美在贫困农家”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扶贫路上一个不能少,乡村振兴中也不能落下一个人,尤其是脱贫户。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美不光是村村美,还要户户美。通过“美在贫困农家”活动开展,贫困户家变美了,不但对其他户产生明显的促进和示范作用,对整个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也是一个全面的提升。先美村再美户是由外向内渗透,需要下上水滴石穿的功夫,农村环境的维护也需要较大的财政、精力付出。而美户又美村则能由内而外,从培养生活习惯入手、从优化家庭生活入手、从公民素质入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的力量,让美丽乡村建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改变环境,环境影响人。通过深入开展“美在贫困农家”活动,让清洁的环境走进了贫困村,让崭新的气象走进了贫困户。广大贫困群体精神状态发生巨大变化,从穿的衣服到个人卫生,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从好奇到观望,从观望到理解,从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感激,内生动力足了,主动参加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的意识已经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