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一通二有三净四有”工作 推动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齐河县贫困人口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实践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和幸福感,齐河县着眼提升贫困户人居环境,在全县范围实施“一通二化三净四有”工程,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一、背景情况

  自脱贫攻坚以来,齐河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和习总书记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部署,以压实攻坚责任为抓手,构建“六大体系”稳脱贫,动员全社会力量助脱贫。2018年底基本完成脱贫任务,78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经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达到退出标准,贫困人口也已实现全部脱贫。但在实际走访中发现,部分贫困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活确是老样子;村里路面整洁了,贫困户家中却是杂乱无章;屋内墙体干净了,地面却是一片狼藉;厕所修好了,却气味熏天;灶台改好了,却一片油污……这部分贫困户生活质量直观上脱贫前后变化不大,脱贫质量不高,生活环境脏乱差的情况成为扶贫工作的顽疾。

  为改善脱贫户人居环境,提升脱贫质量,2019年德州市将贫困人口“三有三净”列入重点工作。齐河县立足本地实际,制定了《齐河县2019年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细化提升实施方案》。在“三有三净”基础上,细化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制定了“一通二化三净四有”实施标准,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水平。同时,为循序渐进、逐步引导贫困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齐河县制定完善走访帮扶长效机制,各帮扶责任人定期对贫困户进行督促引导,帮助他们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让他们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摘掉贫困的“帽子”,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增强他们稳定脱贫的信心与决心。

  二、主要做法

  (一)原因分析

  贫困户家里和个人卫生情况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卫生意识,不觉得脏乱是问题;二是觉得打扫干净费时费事,干净了生活上也不会比脏的时候好到哪里去;三是农村农具农产品等物品杂多,不知道怎么放置,导致杂乱;四是全县贫困户家庭不少是高龄老人、重病患者或残疾人等,受身体影响,对卫生情况重视不够。

  (二)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分为调查摸底、部署实施、验收评比、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各乡镇(街道)成立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细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利用“全县扶贫帮扶周”、“党员活动日”安排帮扶责任人,对所帮扶贫困户现居住条件、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状况等,对照“三有三净”标准,进行入户排查,完善好贫困群众居住环境调查统计表。第二阶段,根据贫困群众居住环境调查统计表,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对贫困群众家中物品短缺情况进行集中购置;对院内屋里居住情况不达标的进行集中改造提升;对贫困群众家中环境脏乱差,达不到“三净”标准的开展庭院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第三阶段,各乡镇(街道)扶贫办组织相关人员,逐户上门验收,参照“三有三净”标准要求,开展评比活动,评比结果和验收情况汇总,形成台账资料。第四阶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贫困群众“一通二化三净四有”不达标的,要采取专项行动,进行及时整改提升,限期整改到位。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得到全面细化提升,个人卫生习惯得到良好改善。

  (三)实施过程

  一是加强领导,组织开展摸底统计。为保证细化提升工作顺利开展,县乡两级分别成立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细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及各乡镇(街道)“两不愁三保障”全面细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提升工作顺利开展。2019年4月8日,全县“两不愁三保障”全面细化提升摸底统计工作正式启动,各乡镇(街道)细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对所帮扶贫困群众现居住条件、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状况等,进行摸底排查,并完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调查统计表。经过各乡镇(街道)统计汇总,全县共有1400余户贫困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不理想,个别贫困户家中存在脏乱差等现象,需进一步整改提升。

  二是统筹谋划,制定细化实施标准。根据各乡镇(街道)摸底统计数据,与“美丽庭院”建设相结合,对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进行全面细化提升,制定实施“一通二化三净四有”标准。“一通”是每户贫困户院中至少通一条便于出入的硬化路面。“二化”是美化绿化,包括粉刷墙面、硬化屋内地面、配置简易桌椅衣柜,达到美化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院内适量种植果树或绿化苗木,达到绿化效果。“三净”是院内干净(无乱堆乱放的粪便、无乱堆乱放的垃圾、无乱堆乱放的柴草、无污水随意排放),屋内干净(家具、床铺摆放整齐,被褥清洁无油污,屋内墙面无蜘蛛网,地面干净无垃圾、杂物),个人干净(穿着适合季节要求,衣物无油污)。“四有”是贫困户家中有电视,有电扇,有遮风挡雨的门窗,有御寒取暖设备。“一通二化三净四有”标准的制定,为全县贫困户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具体标准,为各乡镇(街道)提升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三是精准施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一通二化三净四有”标准,与全县扶贫专岗、“扶贫帮扶周”、“美丽庭院”建设工作相结合,统筹推进。对所有脱贫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无电视机、电风扇、遮风挡雨门窗、御寒取暖设备的,进行集中购置;对贫困户家中环境脏乱差,达不到“三净”标准的开展庭院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缺少吃饭用的桌椅及放置衣物用的柜子,进行集中配置;对屋内墙面大面积脱落或污物现象集中进行粉刷;对屋内地面无硬化的进行硬化提升;对院中无便于出行硬化路的进行硬化。同时,组织各乡镇(街道)帮扶责任人、扶贫专岗工作人员与贫困户家庭成员一起,每月利用“全县扶贫帮扶周”进行卫生大扫除,清理垃圾、柴草及废弃物品,规范农具、柴草、杂物的堆放,清扫院内屋内地面,实现房前屋后,屋内院内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确保每户贫困群众人居环境得到全面细化提升。在活动推进时,发动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树立自尊自信自强思想。

  四是务求实效,组织评比验收成果。为保证“一通二化三净四有”活动高效有序推进,开展县乡两级评比验收工作,各乡镇(街道)组织相关人员,逐户上门验收,参照“一通二化三净四有”标准要求,开展评比验收活动,评比结果和验收情况汇总,形成台账资料,对“一通二化三净四有”不达标的,采取专项行动,及时整改提升。县细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对完成乡镇(街道),抽查30%贫困户进行实地督导,并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细化提升工作列入“群众满意度”考核,每季度对“帮扶责任人到位率”和“群众满意度”做一次电话调查,每月5号前利用“齐河扶贫工作平台”小程序对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帮扶情况进行汇总通报。每月走访帮扶情况、实地督导检查结果和每季度“帮扶责任人到位率”“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列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脱贫攻坚年度考核,督促各乡镇(街道)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研究整改,以推动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细化提升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五是常抓不懈,持续巩固提升成效。齐河今年将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单项奖,从脱贫质量、“一率一度”调查、项目运营监管等方面,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量化评分排名,与绩效奖惩挂钩,用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其中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依据,巩固成果。与“洁净扶贫”工作相结合,全县各级“巾帼文明岗”到贫困户家中开展以庭院卫生、室内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其打扫家庭卫生、料理家务,普及家庭卫生常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实际成效

  至2019年底,齐河县“一通二化三净四有”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投入改造提升资金300余万元。全县调查摸底中发现的有改造提升需求的1400余户贫困群众,家中已全部实现“一通二化三净四有”,完成率达100%。为巩固整治成果,齐河县还定期组织开展回访工作,对全县贫困户的人居环境进行入户调查,积极培养和发现先进典型,对家居环境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明显提升、脱贫意识明显主动、脱贫成效明显扎实的贫困户进行正面宣传,带动其他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积极转变。

  三、经验启示

  习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部分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让他们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得激发他们自力更生,与贫困做斗争的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好扶志工作,需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手段,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和思想障碍,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充分调动起贫困户的进取心,主动寻求发展机会,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齐河县对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进行全面细化提升,从屋里屋外脏乱差到整洁有序,改变的不仅仅是贫困群众的卫生习惯,更是要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等靠要、不敢尝试的状况,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实现贫困群众家居环境和精神面貌“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