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开创能源发展利用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山东能源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显著提升,节能降耗和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成效斐然。
一、基本消费情况
(一)能耗总量低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我省能耗总量由2015年的3.9亿吨标准煤增至2020年的4.2亿吨标准煤,累计增长6.3%,年均增长1.2%,支撑了GDP年均6.0%的增长。从全国看,我省能耗总量一直列居首位,占全国比重由2015年的9.1%降至2019年的8.5%。
(二)煤炭消费显著下降。“十三五”时期,全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压煤工作部署,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4.35亿吨降至2020年的3.9亿吨,下降10.5%左右。从全国看,我省煤炭消费量由全国第2位退居第3位,低于山西、内蒙,占全国消费比重由10.9%降至9.4%左右。
(三)成品油消费稳定增长。“十三五”前四年,我省汽油、柴油、燃料油、沥青等油品消费量由2015年的3813.0万吨增至2019年的4102.8万吨,累计增长7.6%。其中,汽油、柴油消费量分别为707.0、1335.9万吨,依次累计增长11.1%和12.1%。从全国看,我省油品消费量一直居全国第3位,低于广东和辽宁。
(四)用电量较快增长。“十三五”时期,我省用电量由2015年的5414.2亿千瓦时增至2020年的6939.8亿千瓦时,累计增长28.2%,年均增长5.1%。其中,从省外调入电量由497.6亿千瓦时增至1165.7亿千瓦时,累计增长1.3倍;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由208.6亿千瓦时增至823.8亿千瓦时,累计增长2.9倍;这两种电量占全省用电量的比重由13.0%提高到28.7%。从全国看,我省用电量一直处于全国首位,2020年利用省外电力规模居全国第4位,仅低于广东、浙江和江苏;2019年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居全国第16位,比2015年提高6个位次。
(五)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我省原油消费量由2015年的8607.0万吨增至2020年的14592.1万吨,累计增长69.5%,年均增长11.1%;天然气消费量由82.3亿立方米增至211.7亿立方米,累计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8%。从全国看,我省原油消费量处于首位,是唯一一个加工规模超亿吨的省份,天然气消费量由全国第9位升至第5位。
二、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省万元GDP能耗由2015年的0.71吨标准煤降至2020年的0.57吨标准煤(初步数据),累计下降20.4%,年均下降4.46%,超额完成17%的下降目标。火力发电、炼钢、水泥、烧碱、造纸、电解铝、合成氨等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大幅下降,“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5%,对拉低万元GDP能耗下降发挥主要作用。另外,服务业以更低的能源消费创造更多的增加值,“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3%升至53.6%,提高7.3个百分点,也是拉低万元GDP能耗下降的重要因素。2020年,我省万元GDP煤耗为0.53吨,比2015年累计下降33.1%;万元GDP电耗为939.7千瓦时,累计下降4.0%。与全国相比,我省这两项单位产品能耗均高于全国平均。
三、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一)品种结构。“十三五”时期,我省加大电网、储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清洁低碳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能耗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与2015年相比,2020年煤炭占比降低9.2个百分点,降幅快于全国3.1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3.6个百分点。
(二)行业结构。“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结构持续改善,能耗结构不断优化。与2015年相比,2020年农林牧渔业能耗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占比降低3.3个百分点,建筑业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居民生活占比分别提高1.4和1.7个百分点。从全社会用电结构看,工业用电占比为76.8%,降低3.6个百分点,服务业、居民生活用电占比分别提高2.7和1.2个百分点。从全部工业用电结构看,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比由54.3%降至52.0%,降低2.3个百分点。
(三)地域结构。2020年,我省能耗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只有滨州1个市,为5359.2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耗总量的12.8%;潍坊、济南、淄博和青岛能耗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聊城、临沂、烟台、日照、东营和济宁能耗超过2000万吨标准煤。与2015年相比,日照、烟台、聊城能耗上升超过10%,其中日照市钢铁、电力行业发展较快,能耗上升42.8%,烟台市化工、电力、热力行业发展较快,能耗上升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