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济宁样板”

来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

  山东省济宁市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市之一,依托全市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6个所、4480个实践站,聚焦群众需求,突出实用管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弘扬主旋律 画好同心圆

  济宁市组建理论宣讲队伍,立足百姓所思所盼,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级阵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将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把党的惠农政策、科技知识、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有效拓宽了宣讲的形式和内涵。同时,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基层行暨“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向百姓开展宣讲,鼓励百姓走上讲台,让百姓用乡土话讲党的政策、用乡音传递乡情。截至目前,济宁市共开展理论宣讲13328场次,受众近154万余人次,打造出了一批形式新颖、群众喜爱的宣讲活动品牌。

  全域积极参与 全程助力战“疫”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迅速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针对农村、城市、网络三个区域,因“域”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推进,4563支志愿服务队伍、14.69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携手文明,共同抗‘疫’”主题实践活动中,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他们进社区、进农村、进项目、进企业,积极参加以“助力社区防疫”“助力农村生产”“助力项目开工”“助力企业复工”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助力复工复产。此外,为助推防“疫”线上互动,加大点对点精准推送力度,疫情防控以来,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们共制作短视频650余个,使“战‘疫’济宁在行动”主题网络宣传覆盖用户达到了130余万。

  弘扬传统文化 擦亮文明底色

  济宁市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3841处,打造市级“儒学讲堂”示范点475处,开展“母子传承国学”主题活动1360余场次。全市14个县市区(功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建设了“孝老敬老爱老养老”、家风家训宣传展室展板5456处,组织开展了“孝老敬老爱老养老”志愿服务活动9450场次。此外,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济宁市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试点建设,在解决老年人“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开展“餐前五分钟宣讲”“餐后听戏话家常”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截至目前,济宁市共建成运行“幸福食堂”133家,惠及4130位老年人用餐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

  聚焦实用管用 突出常态长效

  济宁市投资300余万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高效实现市级与县市区互联互通。截至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共提供“点单”项目2342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469场次。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济宁市广泛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各村居普遍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常态开展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孝老爱亲先进典型活动。2020年,济宁市共推荐评选出全国文明家庭2户、省级文明家庭25户,表彰市级文明家庭100户,评选“济宁好人”141名,入选“山东好人”52人、“中国好人”3人,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活动98场次,有力提升了文明创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针对农村老年人、中青年、少年儿童三类人群不同需求特点,分门别类制定工作方案,常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截至2020年底,济宁市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7万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