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通上自来水铺上硬化路打造产业链山村来了“警察书记”

来源:济南市

  车辆行驶在通往历城区高而办事处高家庄村宽阔笔直的新铺水泥路上,满目的叠叠青山映入眼帘,村路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在新建的健身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正在锻炼身体,幸福的笑容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这一切,都是“第一书记”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分局高而派出所教导员徐军进驻该村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高家庄村位于历城区高而办事处西南端,与长清区万德镇交界,四面环山,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共79户202口人,贫困户有45户,贫困人口也高达113人;村里的800多亩土地中,可用来耕种的仅有200亩左右,大多是山坡地,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收成也不算好。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村里的林果种植(核桃树、桃树),另加在农闲时的外出务工,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为3700元。另外,村子也没有企业,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来源,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欠债近四万元,是典型的经济空壳村。

  初到高家庄村,老旧破落的村容着实让徐军吓了一跳: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马路;有部分百姓仍然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头堆砌成的危房……看到如此景象,徐军的心被揪了起来。没有想到在时下的光景里,还有百姓生活得如此贫困;没有想到在奔涌的经济大潮中,仍然存有不是风景的“角落”……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荒废时间,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高家庄村海拔300多米,村内没有自来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打井饮用浅表水,贫困户则到村中自然形成的水窖挑水吃,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徐军协调水利部门,在村西打350余米的深机井一眼,建造蓄水池一座,铺设自来水管线到户,解决“吃水难、不安全”的困难。村里盛产核桃和仙桃,但由于出村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这些山里的宝贝很难运出去。徐军积极配合交通部门对村内主干道路实施了硬化,共硬化道路1800米,面积7200平方米。去年7月底,徐军多方联系鲜桃收购单位,以高于当地市场收购价的价格,向本村村民敞开进行收购,解决果农销路问题。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主业。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徐军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商定,结合高家庄的区位环境,努力打造以果品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高家庄现有核桃300亩,桃树100亩,其它果树100余亩。但果树品种老化,产量不高,该村积极引进新品种,通过嫁接、引种等方式,组织村民有计划地对果树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土地流转,借助市级40万元的专项资金,打造了30亩以种植猕猴桃为主打果品,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有机果品采摘园区”产业项目。现在土地流转到位,猕猴桃苗长势喜人,猕猴桃栽培技术管理培训有序进行。该项目今后将成为高家庄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我们村过去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穷得没有一点希望。听说村里要来一名警察,这警察能来干什么,能帮我们脱贫吗?很多人觉得这又是干部下来镀金,多半是走走过场。然而,徐书记来了之后,天天扎在村里,一户一户地走访,不仅和我们同吃同住,还一起下地干活,帮我们筹资金跑项目,上面派下来这个‘警察书记’实在不一般,现在我们大伙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用心、用脑、用情。”高而街道办事处主任孟兆军这样评价徐军的工作,“一颗心真不真,办的事实不实,村民一眼就能看出来。”下一步,徐军将和村民一起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村里的产业发展能力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使产业帮扶、政策帮扶、能力帮扶、社会帮扶等同步推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群众生存状况大改善、幸福指数大提升,村容村貌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