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山东省以“四张清单、一个平台”权力运行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梳理、科学配置各级政府职权,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来源: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 2021-05-31完善省管干部选拔任用流程,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研究制定《省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从8个方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27项具体工作进行了规范
来源: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 2021-05-31近年来,临淄区坚持开拓创新,对贫困群体进行精准分类,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公益扶贫项目,实施社会志愿服务,构建了精准社会救助体系,通过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力量将服务下沉到贫困群众身边,落到实处,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淄博市周村区探索实施“精准扶贫+孝善养老+邻里互助”工程,创新思路、丰富内涵、强化措施、精准施策,通过孝善助老资金,解决贫困老人“手里没钱”问题,通过邻里互助居家养老,解决贫困空巢老人“身边没人”问题,真正破解养老难题,弘扬孝善正能量。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脱贫后有些贫困户虽达到脱贫标准,但家居环境质量不高、生产生活工具缺乏,山亭区加大到户帮扶项目实施力度,作为提升脱贫质量的有效补充。到户帮扶项目已成为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发展之困、生活之难的“短、小、快、直”项目,可以个性化满足贫困户的不同需要,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利津县黄河滩区内有19个行政村,受汛期洪水威胁,滩区群众就地筑高房台以躲避洪水,多数村台为90年代所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边坡塌落、破损严重的问题,村内基础设施标准低,部分村台高度达不到防洪要求,同时长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制约,产业培育缺少路径,群众致富没有门路,滩区发展滞缓不前。2017年8月,《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将滩区脱贫迁建作为一件惠当前利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实施,给滩区群众带来了福音。利津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从全市、全省定位中审视利津工作,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率先启动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聚力打好打赢滩区居民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滩区群众安居致富的难题,趟出了滩区脱贫迁建“利津路径”。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脱贫攻坚以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部署要求,以“脱贫不返贫、全面达小康”为目标,织密基层责任链,凝聚社会力量,创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多措并举提升贫困群众生活质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累计投入19.34亿元支持脱贫攻坚;投入10.62万元统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95个,带动帮扶贫困人口11.8万人次;推荐、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3.3万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实现“十六连增”,贫困户低保和特困救助覆盖率达到56%。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母亲是家庭的“灵魂”,贫困妇女的脱贫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有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遗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帮助贫困地区妇女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是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近年来,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要求,按照全国妇联、省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具体部署,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深入基层、贴近家庭的组织优势,找准妇联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盯“提升贫困妇女发展能力,实现贫困妇女最大限度增收”这一目标,坚持“扶志”“扶智”“扶业”“扶困”相结合,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精神病人是一个因病致贫的特殊弱势人群,困难家庭精神病人更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是急难事件的高发群体,面临生存和安全困境,往往是“病一个人,困一家人”。针对这一困扰家庭、政府、社会的大难题,济宁市在全省率先把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作为“集中救治一批”的突破口,坚持“靶向治疗”,创新建立免费救助制度,为兜底救助、脱贫攻坚开出了“新药方”,走出了“新路子”,取得良好成效。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截至2020年6月31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34人,其中残疾人3906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3.91%。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精神、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障碍。因此,贫困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宁阳县深入研究、创新思路,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创新推行“五子棋”工作法:严格把控“口子”→全面托清“底子”→切实走准“路子”→彻底清除“拌子”→科学打开“窗子”。“五子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稳扎稳打,扶残助残项目优先保证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全覆盖、无遗漏,实现了残疾人物质、精神双脱贫。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在当前进入以社区型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阶段中,妇女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对象和重要力量。威海市妇联曾组织开展了一项“农村妇女就业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的妇女希望得到就业技能培训并能就近就业。结合妇联所能、妇女所需,威海市妇联创新思路,探索打造“巾帼居家创业就业扶贫模式”,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等措施,引导帮助有发展愿望、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妇女就地就近发展致富产业、实现“造血式”脱贫。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稳定脱贫预防致贫返贫事关脱贫攻坚的成败。确保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2019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在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着眼推动贫困群众高质量、可持续脱贫,避免重蹈“扶贫—脱贫—返贫”的覆辙,围绕“如何确保已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户不出现新致贫”,对返贫原因进行精准识别并初步探索构建了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工作由集中攻坚向常态帮扶稳步转变,对解决当下出现的返贫问题和预防返贫问题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推进脱贫攻坚实践中,莱州市以激发贫困群众想脱贫、能脱贫的内生动力为关键,走出了一条抓“四德工程”激志气、抓“三大基地”带扶智、抓干部作风促落实的有效路径,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日照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022户、117975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人口39410户、67658人;有省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31个,市扶贫工作重点村170个。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老病残”特殊贫困群体为主,都是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尤其是高龄独居、丧失劳动能力、子女无赡养能力的贫困老人,生存生活面临更多困难,做顿热乎饭、清洗衣服被褥、买点日常用品,对他们来说都是“难事”“愁事”。为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日照市以农村老人“落叶归根”、居家养老的感情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村邻里互助优良传统为纽带,通过产业扶贫收益再分配、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爱心捐赠等方式广筹资金,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贫困失能老人结对帮扶,探索创新了“居家养老、邻里互助、多元互补、脱贫解困” 为主要经验的居家互助养老扶贫模式,有效地改善了贫困老人的生活状况,实现“贫困老人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贫困妇女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截至目前,全市共聘请护理员1613人,有效护理贫困老人4618人。该做法在全省推广,并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烟台市创新实施双帮扶责任人制度,落实“帮扶送”和“三清三明六个一”举措,全市每户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结对包联,构建起“二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扶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近年来,烟台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组织集体和群众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抱团发展、规模经营,重新构建党组织与农民群众新的经济联结纽带,重新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重新把碎片化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走出一条以组织力提升促进脱贫攻坚的“烟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57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新增集体收入3.91亿元,群众增收5.01亿元,6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人均年增收1.2万元。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为主体的扶贫资金是扶持各类产业项目实施、改善农村面貌和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各级投入扶贫领域的资金总量不断加大。仅从中央层面看,近四年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就从667亿元一跃升至2019年的1260.95亿元。超规模的扶贫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成为各方关心关注的焦点。临沂市边摸索边总结,边实践边规范,逐步探索建立了以“四权分置”为核心的扶贫资金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为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孟良崮战役”提供了坚强支撑。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临朐县属沂蒙革命老区,是潍坊市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县。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扶贫政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合作社与贫困户紧密联结在一起,让贫困户聚在合作社、富在产业链上。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沂南县是全省首批“四德”工程示范县,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下辖14个乡镇、1个街道,常驻人口95万,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20个重点县之一,全县共有135个省定贫困村,6.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2.5万名贫困人口。全县70岁以上老年人共计7.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万人。这部分人群由于年老体弱,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劳动能力也不强。如何让这部分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同时更好地传承孝老敬亲、奉养父母的传统美德,沂南县积极探索在精准扶贫下的农村养老新路径,2016年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突出子女在孝老养老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敬老养老工作,走出了一条“家庭主体、子女主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农村养老新路子。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期”,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昌乐县红河镇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把满意度提升作为工作落脚点,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小事着手,创新推行扶贫小分队、小暖包、小菜园、小康道、小药箱等“五小工作法”,用更精准的“绣花功”,交出高质量的“脱贫账”。
来源:省扶贫开发办 2021-04-22